-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病虫害防治
———————————————————————————————— 作者:
———————————————————————————————— 日期:
2
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系统侵染性病害, 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 严重者全株无收成, 受害严重的植株可表现症状,分蘖增多呈丛生状,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
片上则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 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 弯曲呈黄鞭状。 成株期病穗分两种类型:①黑穗型: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
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 ②畸形变态型: 雄穗花器变形, 不形成雄蕊, 颖片成多叶状; 雌穗颖片也可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一)选抗病自交系品种。
(二)拨除病苗病株,要早拔,病苗病株要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一清除病原。
(三) 12.5%志信星可湿性粉剂 . 按种子重量 0.1%用药量拌种,使用方法很重要:按每亩 3
㎏玉米种子计算用 200 毫升水把种子浸湿, 用 3 克志信星撒匀在已浸湿的种子上并搅拌均匀, 再闷种半小时。 经植保部门连续三年在承德的制种田、 元氏等地进行试验, 用志信星拌种的种子对 玉米丝黑穗的防效达 95%以上,切忌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否则延缓出苗。
二、瘤黑穗病
3 / 11
玉米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玉米蜀梨黑粉菌,属于担子亚门,冬胞菌属。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 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
瘤黑粉病的发病症状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玉米的雄穗、果穗、气生根、茎、叶鞘、腋芽等部位均可生出肿瘤。但形状大小变化很大,肿瘤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大的长达
20 厘米以上, 肿瘤表面有白色、 灰色薄膜, 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 柔软有叶。 成熟后变灰黑色, 坚硬。
玉米的病后茎上可生出肿瘤, 叶片上肿瘤多分布在基部的中脉两侧, 以及相连的叶鞘上。 病瘤小而多,常半生,病部肿厚突起,成泡状。其反面略有凹入,茎杆上的肿瘤多数是腋芽被侵染
后,组织增生。在雄穗上,肿瘤常生于一侧,长蛇状,果穗籽粒上也能形成肿瘤。有的在穗顶形
成较大的突出苞叶而外露,有的全穗受害,也能变成一个大肿瘤。防治方法:
防治瘤黑粉病应以种植抗病杂交种为主要措施, 配合采用减少菌源的栽培措施, 坚持早期摘
除病瘤。
种植抗病品种。目前无抗病品种。只有较抗病品种。
农业防治。病田实行 2~ 3 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深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均 匀施肥,不要太多施氮肥,以免贪青、徒长,应补磷、钾肥。适当施用锌、硼肥。
药剂防治。 种子带病菌是田间发病菌源之一, 对带菌的种子可用杀菌剂处理, 在肿瘤出现之前。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对植株喷药,以降低发病率。
一、茎腐病
4 / 11
发病症状: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浸状腐烂, 引起组织软化, 并有腥臭味。 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开始发病。 首先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
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菌在浸染茎秆和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 腐烂, 并散发出腥臭味。病株容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或结实,一般发病率即相当于损失率。降雨有利于发病,
特别是连续干旱后突降暴雨或暴雨后骤晴,田间湿度大,病菌侵茎率高; 害虫发生严重、地势低洼等也是造成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防治方法:及早清除病株,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培土,促进
玉米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防治害虫,减少伤口;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农用链霉素 4000~5000 倍液喷雾。
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治方法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倒伏现象,造成不同幅度的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品种抗倒性差;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密度过大或稀密不匀,田间通风透光差;三是苗期供水过多,生长
过旺; 四是拔节期施氮肥过多, 穗下节间生长过快; 五是抽雄期玉米螟危害严重, 茎杆虫蛀率高, 特别是茎腐病等病虫危害,造成倒伏。
针对这种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选用抗到性强,根系发达,穗位低的品种;
5 / 11
二是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 确定合理的密度, 力争稀密均匀; 三是前期适当控水, 中耕蹲苗, 施肥以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四是适当化控。对株高较高的品种,在玉米 6——
11 叶期喷施高玉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二、根腐病
1、施肥钾肥。病株率在 10%以上的,亩用氯化钾 3-5 公斤,或草木灰 50 公斤,病株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