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Idiots所折射的对教育制度的反思.pdfVIP

Three-Idiots所折射的对教育制度的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ree-Idiots 所折射的对教育 制度的反思 Three Idiots 所折射的对教育制度的反思    [摘要]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之所以能够在中 国和世界影坛上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喜 剧外衣下所包裹着的批判精神。在电影中,影片对印 度的社会阶层、教育制度、年青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 差等方面进行了密度很高的抨击。难能可贵的是,这 种抨击毫无枯燥刻板的说教,也没有令人厌烦的虚假 同情,而是用剧中人物的状态加上恬淡的视角来表现 的。而影片在叙事上所追求的煽情,和在人物刻画方 面所追求的感染力,让故事的主题自然显现。    [关键词] Three Idiots 印度电 反思 教育制 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8      印度 2009 年上映的《Three idiots》,中文译名 为《三个傻瓜》、《三个白痴》或《三傻大闹宝莱坞》, 从片名上看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吸引力,但它一经 网络上传即引起国内观众的强烈反响,各大网站上的 评分均很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整部片子长达 2 小时 40 分钟,影片以第二主人公的角度回忆了三个 兄弟大学期间的生活,由记忆回归现实,两个好朋友 踏上寻找失散多年的好兄弟的旅途,而这段旅程揭开 了他们以往的疑惑。   《三个傻瓜》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和世界影坛上获 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喜剧外衣下所包裹着 的批判精神。在电影中,导演拉库马#8226;希拉尼 对印度的社会阶层、教育制度、年青人的理想与现实 的落差等方面进行了密度很高的抨击。难能可贵的是, 这种抨击毫无枯燥刻板的说教,也没有令人厌烦的虚 假同情,而是用剧中人物的状态加上恬淡的视角来表 现的。而影片在叙事上所追求的煽情,和在人物刻画 方面所追求的感染力,让故事的主题自然显现。   《三个傻瓜》可以代表印度宝莱坞电影的最高制 作水准。影片的置景、美术、化妆,以及摄影和剪接 等诸多技术环节均十分成熟,显示了不亚于好莱坞的 水准。   电影的开场是一群游动的精子,通过生物现象, 很巧妙的为我们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竞争。要做第一名, 电影里的“病毒”(工程学院院长的外号)就是这样 要求学生们的。对于会背书会学习的“消音器”,他 就偏爱有加,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他在学生会上肆 意的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这是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 的亚社会:大学。进入社会后,不但竞争,还要攀比。 十年之前,兰彻他们害“消音器”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出丑,“消音器”发誓要让他们不再小看自己,于是 订下了十年后的聚会。果然,电影倒叙的演绎方式, 十年之后的他华丽地出场了,他纠集到了故事的两位 主人公,首先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他有很新潮的 手机,开着跑车,西装革履地见老同学,可因为身材 矮小、体型虚胖的缘故,华丽的西装反而衬得他像个 小丑一样。至少,这些物件让他神气十足,一幅小人 得志的样子。一比高下?谁在乎?兰彻早就忘了,他 们也忘了,只有“消音器”还记得这件事,然而兰彻 究竟在何方?于是他们踏上了寻找兰彻的路。   一个学生一心制造直升机,校长因为他荒废正规 课时而勒令其退学,打电话通知了他的父亲。这是一 所工程电气学院,校长只注重应试分数,无视学生将 知识运用到现实的才华。再加上被开除意味着前途的 丧失,再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年纪轻轻的学生走 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轻生。如果说社会残酷,教育是不 是更加人为的残忍。   他丢下的直升机被兰彻接手造出来,不但试飞成 功,还被装上了摄像头,在学校上下飞行。就在直升 机飞上他的窗口,兰彻他们通过摄像头看到了一幕不 敢相信的景象:他上吊了。寝室的墙壁上写着两个字: I Quit。我退学了。大家一起参加他的葬礼。兰彻站 在校长的旁边,问“病毒”:好消息,校长,他们认 为这只是自杀。“病毒”把他拉到办公室一顿训斥: “一个学生无法承受压力,你凭什么怪罪到我头 上?”学校排名从第 28 名上升到第 1 名,这就是教 育的成功,也就是他的成功。他还提出:“难道你讲 课比我好?”带着羞辱性质的,又将兰彻拉到了教室, 要他去给大家讲一节课。兰彻自造了两个单词要大家 去书上找,所有人包括“病毒”都机械地把书翻来翻 去。   兰彻说:“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得第一 有什么意义,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 压力。马戏团的狮子,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 (training),而不是‘教育得好’(education)。”

文档评论(0)

153****8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