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湿热病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亦论热重于湿:“其病多发于阳明胃肠,热结在里,由中蒸上”,表现为神烦,口渴不引饮,口气秽浊,尤以胸腹热痛,按之灼手或按之作痛为特征,甚可见耳聋干呕等。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黄中带黑,浮滑粘腻,或白而黄而灰点,舌边尖红赤少津。 治疗主以苦辛通降,通达表里-枳实栀豉合小陷胸汤加连翘、茵陈、黄芩、木通 如热势再盛,渐欲化燥,见渴甚,脉大,气粗喘逆者,重用石膏、知母加芦根、灯芯等清热利湿之品。 何氏的经验,可视为治疗湿热病热重于湿证候的发展。 * 【原文11条】湿热证, 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茯苓、泽泻、萆薢、通草等味。 自注:下焦属阴,太阴所司。阴道虚故自利,化源滞则溺赤,脾不转津则口渴。总由太阴湿盛故也。湿滞下焦,故独以分利为治,然兼证口渴胸痞,须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黄卷开泄中上,源清则流自洁,不可不知。 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故无表里可分,而未尝无三焦可辨,犹之河间治消渴亦分三焦者是也。 3.邪在下焦(原文11、29条) * 【提要】湿流下焦小肠泌别失职的证治及湿热为患的特点。 【证候方药分析】 小便短涩,大便自利——湿流下焦,湿阻气机,小 肠泌别失职,大肠传导失司 口渴——湿邪内阻,津不上承 滑石、猪苓、泽泻、萆薢、通草—— 治以分利,小便通利则便泄自止,湿邪去则口渴自愈,故自注曰:“湿以分利为治”。 * 【原文29条】湿热证,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口渴,茎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语亮。乃汗出过多,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一时表里不通,脉故伏,非真阳外脱也,宜五苓散去术加滑石、酒炒川连、生地、芪皮等味。 自注:此条脉症,全似亡阳之候,独于举动神气得其真情,噫!此医之所以贵识见也。 【提要】湿热病卫阳暂亡而湿热仍结于下焦的证治。 * 【证候方药分析】 忽大汗出,手足冷,脉细如丝或绝——似真阳外 脱之证,实为湿热结于下焦,一时表里不 通,且汗出过多,卫阳暂伤 口渴——汗出过多,阴液耗伤 茎痛——湿热蕴结下焦之征象 四苓散(五苓散去术)加滑石——导湿热下行 黄连、生地——清热救阴 黄芪皮——固卫止汗 * 他注分析 “忽大汗出”的原因 薛氏未言四五日忽大汗出的原因, 王注分析“必由误表所致”, 吴注认为“误服寒凉冰闭者亦有此候”。 可知湿热羁留气分之时的治疗应避免发散解表和 过用寒凉。 * 薛氏云:“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故无表里可分,而未尝无三焦可辨”。 薛氏以三焦分证,辨别湿热之孰轻孰重依据了正邪两方面的因素: 正的一方面是:中气虚则从太阴湿化,中气实则从阳明火化; 邪的一方面是:湿邪粘滞重浊,易阻塞三焦气机,只湿无热或湿多热少有蒙上流下的特性,湿热俱多则三焦火化有下闭上壅的趋势, 所以湿热之邪留恋气分总不离湿化、火化两途。 * 湿化,即从太阴脾湿而化,表现为湿重于热。如8条“湿浊阻遏膜原”,12条“湿滞阳明”, 10条“湿伏中焦”, 13条“湿渐化热,余湿犹滞”, 14条“湿热俱盛困阻中上二焦”, 11条“湿流下焦”等。 火化,即从阳明胃热而化,表现为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 * 湿热并重:如31条“浊邪蒙闭上焦”, 18条“湿热上壅”,29条“湿热阻于下焦”等,从热型、口渴、二便、神志、脉象等方而均表见出热邪充斥、三焦俱困之象。特别是31条之“眼欲闭、时谵语”正是湿浊上蒙清窍而致的神识模糊、时清时昧的轻症,此为气分阶段湿热证神志症状的特异性表现。 热重于湿:如37条“热多湿少之候”。若湿热进一步化火化燥、三焦相火起而为疟、上下充斥,内外煎蒸、甚为酷烈,则进一步深入营血分。 总之,在气分阶段,薛氏以三焦分证以定位,以区分偏湿偏热以定性,此借重三焦辨识气分湿热之法,正符合湿热病邪的性质和传变规律,已为后世湿热辨证的科律。 * 【原文5条】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犀角、羚羊角、连翘、生地、玄参、钩藤、银花露、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自注:上条言痉,此条言厥。温暑之邪本伤阳气,及至热极逼入营阴,则津液耗而阴亦病。心包受灼,神识昏乱。用药以清热救阴,泄邪平肝为务。 【提要】湿热化燥,内陷心营,所致气营两燔的证治。 (三)邪入营血(原文5、7、33、32条) 【词解】银花露:将金银花加水蒸馏,取露制成,具芳化清泄作用。 * 【证候方药分析】 壮热口渴、舌黄——湿热化燥,热

文档评论(0)

如果.可以.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坚持分享有价值的资源!

认证主体汉中恒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10726MA6YWAFG7U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