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视电话技术论文
可视化技术简述
摘要:可视化理论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方法和技术,每一种分类方法都难以概其全貌。《可视化简述》从现有的分类方法入手,介绍每一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帮助读者厘清方法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系统掌握可视化理论发展的脉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视化理论提供参考,同时利于读者合理的设计可视化需求,更加有效的实现可视化目的。
关键词:可视化;概述;处理对象;数据类型;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6-1402-06
The Summary of Visualization Theory
ZHU Yao-hua, HAO Wen-ning, CHEN Ga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orps of Engineers,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forming too many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Visualiz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But each kind of classification is hard to contain the whole of Visual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kind of classific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to help reader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and contact between method and technology, an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ization in all round.
Key words: visualization; summary; handling objects; data types; data analysis
“可视化”visualization其实质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把各种数据信息转换成合适的图形图像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这一过程涉及到图形学、几何学、辅助设计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知识。
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就已经利用多种统计表格和图形这些相对原始的可视化技术来分析各种数据。在1986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其举办的“图形、图像处理和工作站”讨论会上,“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1987年,由布鲁斯?麦考梅克等人所编写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报告《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1],对可视化技术领域产生了大幅度的促进和刺激。人们不但利用医学扫描仪和显微镜之类的数据采集设备产生大型的数据集,而且还利用可以保存文本、数值和多媒体信息的大型数据库来收集数据。因而,就要高级的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与方法来处理和可视化这些规模庞大的数据集。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发起了“信息可视化”的研究领域,其支持抽象的异质数据集的分析工作。因此,目前人们正在逐渐接受这个同时涵盖科学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领域的新生术语“数据可视化”。
1基于处理对象及目的的分类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分类,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可视化分为以下四类: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这四类可视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可视化处理对象以及目的的不同。科学计算可视化主要用于处理科研领域实验产生和收集的海量数据,力求真实的反应数据原貌,利于模拟实验的进行;数据可视化较为笼统,一般用于处理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储存的数据,目的在于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利于使用者观察;信息可视化抽象层次较高,其目的主要在于让使用者方便地发现数据内部隐藏的规律;知识可视化则主要表现领域知识,使已有的知识能够更加迅速有效的在人群中传播。
1.1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也可称作科学可视化,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相关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得到的大量数据转换为适当的图形界面显示出来,并能进行人际交互处理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术。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也出现了一些分支方向,如体可视化、流场可视化。
可视化概念扩展到测量数据和工程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园办园条件及办学情况统计表合集.docx VIP
- 工程造价审计保密工作及风险管控制度.docx VIP
- 2025年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原文2022版.pdf VIP
- 滨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础情况统计表定稿.doc VIP
-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doc VIP
- 中国氮化铝陶瓷加热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pdf VIP
- 2025年最新三类医疗器械工作程序文件(零售企业).docx VIP
- 全新版高阶听说B1U5参考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