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对近现代中国的法律与教化有一定影响。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两条主线: 第一子目: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儒家的德治思想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 第二子目: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第三子目: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 三个子目之间按照时序编排。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都是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习动力较强,并且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包括“春秋战国的时代变迁”,“百家争鸣与儒法思想”,“汉尊崇儒术”,“唐的大一统”,“宋代的理学”,“明清思想的新变化”等内容。对中国古代“法治与礼教”有一定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学生对于“教化”这方面知识是陌生的,也是不好理解的。另外,中国古代统治者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也是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交锋的内容和原因;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 难点: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汉唐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的表现。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引领法、史料教学法、分析探究法 教学过程 幻灯片 第2页 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幻灯片 第3页 1.通过了解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交锋的内容和原因,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王朝面临不同问题都会使得其在治国方略选择中有所取舍和不同;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以子产、叔向、孔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提出救国定世的方案领悟挽救乱世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救民的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认识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以及其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关系。 师: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解读“法律”、“教化”等概念引入本课,打好本节课、本单元学习基础。 幻灯片 第4页 师:在本单元题目中出现了“法律”、“教化”两个概念,它们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法律是指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而教化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另外,在本课题目中又提到了另外一个词,就是“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的法治。秦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法典多以律命名,因此说古代法律是法治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几个概念清楚之后,我们进入本课第一个问题学习: 讲授新课 幻灯片 第5页 板书: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史料以及回顾高一所学知识,学习“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幻灯片 第6页 先秦时期德治的渊源 师:夏商: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这就是早期的德治思想。所以,我们看到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德治思想了。 幻灯片 第7页 2.先秦时期法治的渊源 师:在德治思想起源的同时,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了。 大家来看材料一: 材料一 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 ——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 问题: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教科书内容,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法律实践发生了什么变化? 幻灯片 第8页 生:从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ne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