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汉字起源与形体演变
汉字起源与形体演变
知识精讲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一)汉字的起源
1.劳动创造说
关于汉字起源的“劳动创造”这一说法在古代文献上有多种记载,如“结绳”。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如下面的图一和图二。
图一 图二
2. 仓颉造字说
先秦典籍中记载,汉字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的。仓颉,称苍颉,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3.学术界观点——字之初,本为画
中国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提出:“文字的起源是图画。”文字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为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在原始图画记事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以传世的实物看,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村等地的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陶器上的“文字符号”样式。原始刻画符号具有绘画和文字的双重性,可以认为是汉字的雏形。如下图图三:
图三 仰韶彩陶花纹
(二)汉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商代主要用甲骨文,周代用金文(又称钟鼎文);秦代主要用小篆,而以隶书为日用字体;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和行书也已经流行;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真书),而以行书为辅助字体。
总而言之,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我们又以隶书为界,将前三种划为古文字,将后四种划为今文字。见图四。
图四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殷商后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据考证,甲骨文已有3500左右的单字。见五和图六。
有近一半的字已经认出。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
图五 龟甲 图六 兽骨
2.金文
? ?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种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称也是由书刻的原料而来。?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钟多是乐器,鼎多为礼器。例如九鼎则为传国重器,王都所亿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铸刻上面的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
这时的金文主要具有下列特点:
(1)笔画圆匀,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这为以后篆书用笔打下了基础。
(2)字的结构比甲骨文更加紧密、平稳。字形也比较有规律性,也为以后的文字统一奠定了基础。
(3)章法上也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显得疏朗开阔。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开小篆,在先秦书法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性作用,更可贵的是其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这对我们更好的研究先秦书法的面貌提供了相对方便的条件。金文主要代表作有《大盂鼎》铭文、《毛公鼎》铭文、《散氏盘》、《兮甲盘》、《天亡殷》、《墙盘》等。?见图七和图八。
图七 图八
3.大篆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4.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5.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6.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