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不足的遗憾.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中不足的遗憾 2008 年 5 月 4 日晚,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上演“《琴动山河》澳门中乐团音乐会” 。这是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举办的“第 19 届澳门艺术节”的活动之一,由澳门中乐团和小提琴家李传韵、钢琴家殷承宗联手演出,曲 目包括赵季平的《澳门印象》 ,关 ?忠的《中国节庆》 、《葡国节庆》,萨拉萨蒂的《漂泊者之歌》 ,重头就是两部荣膺“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 。这两部经典作品笔者收集有不同的录音版本,也已经听过几次现场音乐会演出,比如《梁 祝》就有俞丽拿、 西崎崇子担纲小提琴独奏的版本, 《黄河》则有殷承宗 1972 年在人民大礼堂的首演版音像及其与捷克 电台交响乐团合作的 CD 以及许忠、石叔诚等任钢琴独奏的不同版本等。今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担纲协奏的是澳门中乐团,吹奏的是经过从头编配的民族管弦乐队的总谱――《梁祝》由张大森改编, 《黄河》由刘文金配器,指挥彭家鹏。为表述方便,本文称之为“澳门中乐团版” 。中乐团怎样与有西洋乐器之王、之后美名的钢琴、小提琴合作协奏?两部原作都堪称中国今世音乐史上“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典范,但其吹奏形式仍是以西洋编制的交响乐队为主加入少量中公民族乐器,那么这次的澳门中乐团版与原作相比会有哪 些区别?是否更能体现乐曲的民族风格与韵味?正是这些好奇和疑问,使我抱着浓重的兴趣聆听了本场音乐会,并写作此文。在笔者写作此文期间, 《澳门日报》先后发表两篇对此次音乐会的评论文章――翡冷翠《经历,是一种财富》①、戴定澄《中乐作品境界中的西乐名家》②,各有褒贬,也可见该场音乐会所产生的反应。艺术评论本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对此次音乐会虽然已有“崔颢题诗在上头” ,笔者依旧达成此文的写作,也将引用上述两文中的部分观点 (下文中分别简称为 “翡文” 和“戴文”),合则同, 异则议,谨与大家沟通。 一、对于《梁祝》 改编版本的乐队声势,除了竖琴、钢琴和低音声部的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少数西洋乐器之外,属于纯粹的中公民族管弦乐队。原版中弦乐组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由高胡、二胡和中胡担当,管乐组则全部是中公民族吹管乐器如竹笛、笙、唢呐等,还有弹拨乐器筝、琵琶、阮等。应该说,乐队协奏的音响效果比笔者事前想象的要好,虽然与已经“先入为主”的原版比起来并非原汁原味,但中乐团的协奏也能基本做到恰如其分地衬托和衬着,比如乐曲的引子,原出处小 提琴声部和竖琴奏出轻柔震音背景由胡琴奏出,竹笛吹奏的散板特色音调比长笛更具音色魅力,很好地勾勒出了虚幻、梦境般的风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对此,笔者赞同“戴文”的体会:由于西乐原作中的长笛音响本身就在模拟江南竹笛的效果,因此中乐版本听起来似乎就有了一种“回归宗源”的和蔼感。别的,双簧管吹奏的下行旋律改由 笙来吹奏, 同样带有郁闷的色彩, 忧如预示了悲剧性的结局。 笔者认为,该曲的现场吹奏美中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的段落,大提琴吹奏的滑音显得生硬。担当此处独奏的首席大提琴手是一个外国人,也许他难以理解与掌握中国音乐中那种奇妙的滑音,正像西崎崇子的小提琴独奏滑音与俞丽拿的比较起来也逊色不少同样? 展开部代表“封建权力”的主题由笙和唢呐代替西洋铜管乐器吹奏而出,音色上缺少了一种冷峻、阴森的感觉,在随后这一主题的变形中,越来越粗野、凶暴的形象是民族吹奏乐器无法体现的,尤其是唢呐的音色在合奏中过于特殊,显得不和睦。 嚣板段落,敲击乐器“板”的吹奏显得慌乱不堪,无法与独奏小提琴和乐队音乐和睦。而这一段正是《梁祝》成功吸收中国戏曲音乐养分的模范之处,京剧的“倒板”和越剧的“嚣板”表现手法在这里清晰可见。对于不认识不熟悉这些中国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乐师而言,即便是再好的敲击乐 手和指 ,也 以正确地“拿捏” 。或 里可称 全曲中最 吹奏的地方? 李 韵作 年 的音 天才,吹奏技 自然 松自如,看他在台上 繁地移步,看似漫不 心,其 是 熟于心,美妙的琴声从指 流淌而出,但笔者却感 缺少了一种韵味和内涵,音 束 也就“曲 人散”了,没有了听 拿吹奏的那种震撼和回味。或 作 年 的男子,李 韵无法像 拿那 出于女性的柔情与敏感,深刻地理解 段 情 故事而将之演 得动人肺腑? “翡文” 的作者指出 “吹奏《梁祝》不能缺乏虔 ?? 音 所 述的 憎, 音 所表达 的追求虔 ” , 此笔者深表 同。或 好多人听《梁祝》 ,无不被其中 人心弦的旋律所吸引,陶醉于它所刻画的一段 中国人津津 道的 情故事。但音 所着力表 的是祝英台 位典型的中国女性 自由 情的 烈追求和抗争封建礼教抑制人性的叛逆精神, 达的是一种 的凄美和悲壮。 一种感觉,吹奏家 靠 熟的技巧是无法 的。笔者曾和外国友人 《梁祝

文档评论(0)

156****14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