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 X 大学
毕业论文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
姓 名: __________
2014 年 6 月 25 日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
摘要:都江堰在 2260 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范例,孕育出了 “水旱从人 ”、 “沃野千里 ”的 “天府之国 ”。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 50 多年的快速发展,都江堰已经成为了当代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
的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近 10 年的发展中,都江堰又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
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
水危机的挑战,都江堰水利人将传承 “人水和谐 ”、 “以人为本 ”的治水理念,弘扬
李冰治水精神,在技术、制度、主体三个层面上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实现水利可
持续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都江堰 持续发展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特大型水利工程, 它以其历史跨度大、 工程规模大、
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是我国水利史、乃至世
界水利史上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在都江堰建堰 2260 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它的
发展历程, 总结它的历史经验, 展望它的未来前景, 对于促进它的持续发展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
1.都江堰的发展历程及其巨大效益
公元前 256 年,李冰率民众于岷江出山口处,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成
都平原从此成为 “水旱从人 ”、 “沃野千里 ”的 “天府之国 ”。在此之后一直到公元
1949 年的 2200 多年时间里,都江堰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阶段。 公元前 157 年,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 1700 顷,成为史载扩大都江堰灌区
的第一人。经过唐宋时代的发展高峰, 都江堰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到了当时成都平
原的 14 个县,并逐步形成了冬季断流、春季淘淤的岁修制度。元明两代是都江
堰堰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笼石 ”与 “铁石 ”两种治堰方法的反复争论与实践,
使都江堰堰工技术和工程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并趋于成熟。 清代在治理和维
护都江堰的同时, 还形成了水费征收制度, 并在整理治水经验的基础上, 最终形
成了 三字经“ ”、 “六字诀 ”、 “八字格言 ”。近代以后,由于国运不昌,堰务不振,
到上世纪 40 年代末,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仍然由历史上的 300 万亩萎缩到了 282
万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水利进入了高潮迭起的快速发展阶段。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是都江堰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时期,灌溉面积扩大到了
678 万亩,成都平原的土地全部得到了浇灌。 70 年代在丘陵区掀起了都江堰灌区
水利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都江银水三穿龙泉, 使近 400 万亩土地脱离干旱, 灌区
灌溉面积扩大到了 858 万亩。当前,以正在建设中的紫坪铺水库和灌区工程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为标志的灌区第三次水利建设高潮的到来, 将从根本上缓解灌区
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并实现新增灌溉面积 180 万亩,节水灌面 350 万亩,节
约农业用水 23.6 亿立方米,从而为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在短
短的 50 多年间,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发展到了 1010 万亩,是过去 22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