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一) :
《忆秦娥娄山关》上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前的行动。西风烈,长空雁叫霜
晨月。在霜天的凌晨,月光下,西风猛烈地吹着,天空中传来一群大雁的叫声。
这是描述红军突过娄山关开始行动时的景色。霜晨月,是叠句,既是词牌的要求,
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描述红军的行军。碎和咽,烘托
了红军行军时的严肃与敏捷。
《忆秦娥娄山关》下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后的愉悦情绪。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关,是牢不可破的关口,漫道,是别说的意思,铁,是坚不
可摧。别说娄山关的险要是牢不可破的,红军就这样从容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
了。这两句,既雄壮又豪迈,写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从头越,又
是叠句,也是承上启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突过娄山
关,正是夕阳西下之时。站在山头上向远望去,山峦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就好
像翻腾的大海一样;夕阳西下,落日像血一样鲜红。诗人在突破娄山关后的欣喜
情绪溢于言表。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二) :
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赏析
《忆秦娥. 娄山关》手迹大约书于 1962 年,这幅作品被书家视为毛泽东草书
精品。笔法气势磅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激越之中,危
峰叠起,如巨浪排空。起笔一改以往笔重字大的风格,着墨轻盈,婀娜藏于苍茫
遒劲之内,长空压缩,施放出雁叫霜晨月,一笔而下,领出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此后,饱蘸浓墨,任感情闸门奔流,一气呵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迈步从头越,之后以游丝般的线条写下从头越,苍山如海,紧跟着枯笔一顿,气
凝笔端,下出残阳如血。全篇笔法奇伟豪迈,令人心醉神迷。书家评这幅手迹和
而不同,违而不犯,自然流畅,毫无雕凿,乃书法之上品。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有许多书法大家求毛泽东墨宝,毛泽东都
欣然应允,命笔赠书,故而一些真迹流传至今。毛泽东生前多次手书《忆秦娥 .
娄山关》,现有多件真迹传世。
这首词作于 1935 年 2 月红军长征途中。 毛泽东在之后谈及写作背景时说: 当
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
娄山关,一线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这首词是之后追写的,
那天走了一百多里,连续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关于词中的景物,他解释说,
南方有好多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秋天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胜寒,
正象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历来词家上品,多善以景物造句,用字灵动,常以一字点晴。毛泽东这首词
亦用字如金,字字内涵丰富,意境卓然。一个烈字,表现西风猛烈;一个长字,
状写无边无涯的天空;一个霜字,点出时令的同时,又描绘出战场所处环境;一
个碎字,令人闻听马蹄声疾;一个咽字,尽展战场苍凉之意;一个铁字,充分表
现雄关之坚不可摧,也喻革命者之钢铁般的意志;一个越字,形象描述红军翻越
高山峻岭的雄姿;一个海字,显现出苍山重叠,广阔无边;一个血字,残阳之色
跃然纸上。这些字的动用,构成一幅壮观的图景,让人诵读之时,脑海呈现跃动
的画面,掩卷之后仍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三) :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
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 (毛主席在 1962 年 5 月 9 日读
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资料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
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
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之后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
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 ,而
否定前者(写一天) ,但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 年 1 月党的遵义会
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