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⒈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⒉河流与流域
3.降水、蒸散发、下渗、径流; 第一节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水体以蒸发、降水、入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的往复交替的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1、大循环:
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
2、小循环:
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
;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以陆地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以海洋为研究对象水量平衡方程为:
;对多年平均情况:
△Sc、△So趋于零。所以:
合并得: 或:; 三、流域水量平衡
以流域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 第二节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
1、河流的形成与分段、干流、支流、水系概念
⑴形成: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
⑵分段:
河源、上、中、下游、河口。; ⑶干流、支流、水系概念:
干流 :直接流入海洋、湖泊的河流。
支流:流入干流的河流。
Strahler河流分法:
①无支流汇入的河流为一级河流。
②两条同级别的汇合而成的比原来高一级。
③两条不同级别河流汇合取较高者。
干流: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水系:脉络相同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体统。; 黄河流域水系图 ; 2、河流的基本特征
⑴河长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km)。
量取方法:曲线仪或分规。
⑵河流的断面:
横断面:垂直流向
纵断面:沿中泓线
; 3. 河道纵比降:
⑴概念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水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
水面比降、河底比降。
⑵比降计算;比降计算计算示意图; 二、流域
1、流域概念
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①闭合流域
②不闭合流域; 2、流域边界线勾绘:
; 3、流域基本特征
⑴ 流域的几何特征
①流域面积
F(km2),采用方格法、求积仪法量面积。
②流域长度(L)、平均宽度(M)
L( km),采用同心圆法。M(km): F/L。
③河网密度
ΣL/F(km/ km2 )
④流域形状系数:
M/L
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
采用方格法。;; ②流域长度(L)和平均宽度(M);; ⑵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理位置:
经纬度。反应水文循环的强弱。
②气候条件:
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速等。决定流域水文特征。
③下垫面条件
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反应每一水系形成的具体过程,并影响径流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降水
降水:
雨、雪、霰、雹、露、霜。
一、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
⑴气温: ℃
对流层内:
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
;⑵气压:
单位面积承受大气的重力。hPa
气压场、等压面、位势高度、等位势高度线、高空图概念:
;地面天气图;辐合;⑷湿度:
主要指标:
①水汽压(e,hPa)
饱和水汽压(E):随温度而变
饱和差:E-e
若: 则凝结
②湿度
绝对湿度(g/m3):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比值
③露点(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