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害虫生态控制及其案例提 纲一、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二、害虫生态控制的概念及其特征三、害虫生态控制案例四、害虫种群生态控制研究方法三、害虫生态控制案例1.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中国历史上的严重害虫。据马世骏(1958)综合了960-1960年1000年来中国主要蝗区东亚飞蝗的发生历史,其中记载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各156、206、236、111次。2-3年一次地区性大发生;5-7年大范围猖獗。 1929、1933、1938年三次大发生 20世纪40年代:几乎连年蝗灾东亚飞蝗取食 喜食芦苇,其次是禾谷类作物。东亚飞蝗 食量大,晴天除晚上和黎明温度低时不取食外几乎全天取食,取食高峰在日出后1、2小时和下午5时到日落前。下雨刮风或大雾及露水较重时不取食。温度过高如夏季中午影响取食。 蝗区类型 根据发生区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将蝗区划分为4种类型: 滨湖蝗区:分布于湖泊周围,如江苏、安徽间的洪泽湖蝗区,山东和江苏间的微山湖蝗区。东亚飞蝗 沿海蝗区包括苏北灌云、赣榆、连云港的沿黄海的蝗区和河北、山东沿渤海湾的蝗区。河泛蝗区:如淮河中下游,黄河、永定河及江苏邳县大运河的两侧,常因河水泛滥而形成适宜蝗虫发生的地区。 内涝蝗区:其特点是地势低洼,易旱易涝,土地利用率低,耕作粗放,草荒严重,如分布于江苏东海、海州、睢宁及安徽灵璧、宿县、泗县等境内的蝗区。特性:栖息生境: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或水位不稳定的海滩或湖滩及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荒地上。地形低洼、沿海盐碱荒地、 泛区、内涝区都易成为飞蝗的繁殖基地。气候条件:干旱年份,利于生育,宜蝗面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嗜食植物:杂食性,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低矮芦苇、茅草或盐篙、莎草等,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阔叶作物。我国50~70年代以来,东亚飞蝗持续控制,是通过改造其适生地实现的①改造生境:兴修水利,垦荒种植,减少蝗虫发生基地。低洼荒滩荒地改为稻田、果园,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建立排灌系统,治理河流,疏通河道,控制湖泊水位。②改造环境:植树造林,消灭产卵繁殖场所。河滩、堤岸绿化,增加乔木植被覆盖度,改造成为农业生态环境。③改变植被:种植甘薯、 马铃薯、麻类等非,断绝飞蝗的食物来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面积约521万hm2,“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改造蝗区367.8万hm2,减少70.6%。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60-70年代:几乎未造成灾害 80年代后:有所抬头,但未造成大范围的损失东亚飞蝗在河北白洋淀发生(1998年)东亚飞蝗在天津北大港发生(1994年)东亚飞蝗在道路和石墙上聚集(山西,1998年) 80年代以来,在黄淮海地区和海南岛西南部频发,年发生面积约100~150万hm2,涉及9省(市)的100多个县。 1985~1996年12年间,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蝗区连年大发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10多万亩苇叶和几百亩玉米穗叶吃光后,于9月20日南迁,东西约宽30余公里,降落到河北省的5个县和中捷大港两个农场,达25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 1998年,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80万hm2以上 1999年,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80万hm2以上 2002年,天津、山东、河南、河北等, 150万hm21. 全球异常气候变化2. 某些水利工程失修或兴建不当3. 农业生态与环境突变123456运五飞机治蝗作业“蜜蜂”轻型飞机治蝗作业思考题1. 简述我国成功治理蝗灾的经验。2. 据蝗灾发生特点,提出其持续控制的措施。3. 分析近年来蝗灾发生的原因。2. 棉金刚钻云南保山潞江棉区:翠纹金刚钻Earias fabia (Stoll.),埃及金刚钻E. insulana (Boisd.)1954-1960危害逐年加重:春播、夏播、秋播、再生和宿根,多种种植方式,全年取食,加重危害。1961改变栽培制度,一季棉,棉粮轮作(张广学等,1963)3.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以幼虫钻入水稻叶鞘、茎杆内咬食,最明显的为害状是:苗期:枯心苗;孕穗期:枯孕穗;穗期:白穗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是水稻的严重害虫,其为害遍及整个南方稻区。50年代提出了调整耕作制度和选择适当的插植时期是解决三化螟为害的重要基础(赵善欢等,1958;罗远荣等,1958;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1961)。三化螟为害明显下降与创造这种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为害特点寄主:水稻或野生稻,单食性趋光性:成虫黄昏后飞出活动。黑暗、闷热、无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