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仪器分析》第四讲 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view/3844.htm分析化学、有机化学、/view/24503.htm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内容提要1 色谱法的发展2 色谱法的分类3 色谱法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4 色谱法的原理色谱法始于二十世纪初,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乃至空间探索等。 将一滴含有混合/view/92530.htm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随着溶液的展开可以观察到一个个/view/505598.htm同心圆环出现,这种层析现象虽然古人就已有初步认识并有一些简单的应用。 Tswett/view/26403.htm俄国植物学家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view/437790.htm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很显然色谱法 (Chromatography)这个词是由希腊语中”色“的写法(chroma)和”书写“(graphein)这两个词根组成的,派生词有chromatograph(色谱仪),chromatogram(色谱图),chromatographer(色谱工作者)等。由Tswett的开创性工作,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色谱学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swett奖也成为了色谱界的最高荣誉奖。色谱法发明后的最初二三十年发展非常缓慢。液-固色谱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view/14445.htm瑞典科学家Tiselius(1948年Nobel Chemistry Prize获得者)和Claesson的努力,他们创立了/view/602378.htm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view/1021699.htm分配色谱是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Martin和 Synge创立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1年,Martin和Synge采用水分饱和的/view/62656.htm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乙醇的氯仿为流动相分离乙酰基/view/15155.htm氨基酸,他们在这一工作的论文中预言了用气体代替液体作为流动相来分离各类化合物的可能性。 1951年,Martin和James报道了用自动滴定仪作检测器分析脂肪酸,创立了/view/3843037.htm气/view/3843037.htm-/view/3843037.htm液色谱法。 1958年,Golay首先提出了分离效能极高的/view/438010.htm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发明了玻璃毛细管拉制机,从此气相色谱法超过最先发明的/view/419884.htm液相色谱法而迅速发展起来,今天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也几乎是在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发明了石英毛细管柱和固定液的交联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view/198164.htm气相色谱仪器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到现在最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已实现了全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并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控制。 石油醚(流动相)? “色谱法” 名称的由来色谱带}碳酸钙(固定相)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米哈伊尔·/view/545369.htm茨维特用碳酸钙填充竖立的玻璃管,以/view/139691.htm石油醚洗脱植物色素的提取液,经过一段时间洗脱之后,植物色素在碳酸钙柱中实现分离,由一条色带分散为数条平行的色带。气相色谱和色谱理论的出现 ?1952年马丁和/view/5240.htm詹姆斯提出用气体作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的想法,他们用硅藻土吸附的硅酮油作为固定相,用氮气作为流动相分离了若干种小分子量挥发性有机酸。 气相色谱的出现使色谱技术从最初的定性分离手段进一步演化为具有分离功能的定量测定手段,并且极大的刺激了色谱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相比于早期的液相色谱,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对设备的要求更高,这促进了色谱技术的机械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气相色谱需要特殊和更灵敏的检测装置,这促进了检测器的开发;而气相色谱的标准化又使得色谱学理论得以形成色谱学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的/view/349718.htm塔板理论和Van Deemter方程,以及保留时间、保留指数、峰宽等概念都是在研究气相色谱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 高效液相色谱 1960年代,为了分离蛋白质、/view/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