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语文《散文诗二首》课件(附同步练习及答案).ppt

部编七上语文《散文诗二首》课件(附同步练习及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母亲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 ? ? 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表明文章所叙内容,总领全文。 1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5分) ? ? 1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 ? 1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5分) ? ? 15.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母亲的特点。(5分) 母亲包粽子、父亲割艾叶等家乡端午节发生的事。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待。 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她手巧,干什么活儿都利索。她爱她的儿子,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在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浓浓的母爱。她孝敬老人,给爷爷熬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③戏,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⑤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⑥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收:逮捕,拘禁,这里是被判死刑的意思。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遽(jù)容:恐惧的脸色。⑤全:保全。⑥收:这里作名词,指抓捕他们的差役。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了无遽容(        ) (2)冀罪止于身(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一点也没有 希望 同“否” 不久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 ?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 ? 18.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4分) 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幸免。 【译文】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 * 第⑧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不见了孩子,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孩子 妈妈 天真烂漫 调皮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子呢?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 深入探究 结构梳理 让妈妈嗅到花香 投影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跳到妈妈的面前恢复原形 三次嬉戏 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不出声 金色花 回报母爱 荷叶·母亲 泰戈尔 作者名片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背景链接 《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课文解读 初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写雨打红莲的过程和荷叶护莲的感人情

文档评论(0)

创新就是动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