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尾联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声音)显静的手法,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古诗。 2.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走近作者 韵 脚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 ▲ ▲ 整体感知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更显得幽深。山光明净,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品析诗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首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颈联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颈联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创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 课堂小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生平不详,唐代诗人,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等。 作 者 简 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诗 词 解 读 弯曲的小路。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寺院。 幽静的处所。 僧侣的住房。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使……怡然自得。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人的世俗之心。 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辉光。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深山万物,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古 诗 今 译 这是一首题壁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它构思独具特色,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幽静和趣味,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这一重大主题。 主 旨 归 纳 重 点 赏 析 首联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颔联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