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唐诗--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docxVIP

亲切的唐诗--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切的唐诗--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 亲切的唐诗--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 ——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 作者:刘明华《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08版) 上世纪中国以西方近代的文学观念诠释中国文学,将文学的功能定于“审美”一途,中国的文学便如陈独秀《答沈藻墀》所说,“只有诗、词、小说、戏(无韵者)、曲(有韵者,传奇亦在此内)五种”。但从汉赋、唐诗、明清文人小说看,它们和那些实用文体一样,同样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存在着众多的实用功能。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学生活行为经验的性质,带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当文学广泛用于社会生活,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时,文学才有了众多的作者和接受者;文学才受到社会普遍的喜爱,有了它的繁荣。把握古代文学功能的多样化,不仅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的本质和研究它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文学被冷落的今天,对繁荣文学的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标志之一,就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功能达到极致。 上层社会,墨客文人和三教九流各有其日常生活。但不管何种人群,其日常生活均能亦均在唐诗中有所表现,题材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政治外交,小至起居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举其大者,应有四个方面。 纪事遣兴,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功能。这本是文人生活的常态。唐人用诗歌来表达思想,纪录生活并自我抒情。如果一个诗人的传世作品较多,后人便可以从其作品入手,复原其生活轨迹之大概。原因就在于唐人写诗,类同后人的日记,是日常生活的诗歌呈现。看看诗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过故人庄》《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北征》《泊秦淮》,就知道诗人登某楼,渡某江,去何乡,往某州。这在唐前不多,而唐代则十分普通了。记事写景中,少不了言志抒情。杜甫感叹“遣兴莫过诗”,道出的是古代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写作常态。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主要通过诗歌得以表现,是后世读者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可靠的途径。这些诗篇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春望》《旅夜书怀》《秋词》《金陵怀古》……都不外纪事加遣兴,综合而成其自传性特质,成为研究诗人思想的重要资料。 以诗代简,是唐诗的另一重要功能。唐人科考,宦游,从军,常年奔走在外,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只有鸿雁传书。唐代的书简中不乏散文名篇,但更多的时候是以诗代简,用以表达亲情友谊和展示才华。诗简的量和质都大大超过文。唐诗中题为“寄某某”“呈某某”的,多是以诗代简之作。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一不是深情之作。杜甫《又呈吴郎》是亲戚间的通信,但话题却是如何帮助“堂前扑枣”之“无食无儿一妇人”,流露出深厚的民胞物与情怀。诗简写给家人的会更多一些温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以诗代简抒写恩爱夫妻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 社交应酬,是作为社会的人尤其是文人官员的必须。唐诗的社交应酬功能在唐代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形式多样。官场上的才能展示,朋友间的送往迎来,复杂政治中的巧妙应对,科举场中的自我推销,把诗歌的社交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社交中最隆重的场合,无过于君臣唱和。唐朝帝王时有雅兴,或朝堂御制,或赐宴赋得,百官就得唱和。“奉和圣制”这类诗作,凡朝廷近臣,差不多都有写作。贺知章现存作品二十余首,奉和圣制之作几近一半。其名篇《回乡偶书》妇孺皆知。而与诗相关的,是他告老还乡前的盛大欢送仪式上,玄宗制诗相赠,太子李亨率百官送行,如此规格,众人岂能不赋诗相送?这或许创下了中国历史上送别赋诗的纪录。 更有皇帝兴起,不仅要百官赋诗,还要现场一决高下,筐篚示恩。“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新唐书》卷二百二)皇帝有诏,不能交白卷。这类“奉旨填词”,往往因为时空和限题等因素形成的特殊语境,少有佳作,但这又是作者洋溢才华机智和表现文思敏捷的好机会。唐代对文人和官员的基本写作要求,就是能即席赋诗。或许,送行必有诗,聪明人事先可打好腹稿。但如太子李亨要临时确定某题某韵,就难捉刀代笔。写不好便是水平问题,水平太低,高下立现。不写,更无理由,这等于直接宣布自己无文化。在唐朝,官员无文化并不能引以为自豪。 诗人的应酬更是离不了诗。文人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同,在于文化活动的日常化。在唐代,唱和为诗人的日常生活。笔者粗略统计,杜甫1400余首诗中,赠、酬、和、答、寄、呈、送、别、简以及陪人游、宴、题诗的作品超过500首。李白900余首诗中,同类作品过半(470余首)。沈佺期存诗160首,同类作品80余首。孟郊400余首诗中,同类作品21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