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解析版.docxVIP

福建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福建省各地 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①(节选) 苏轼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注】①这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的诗。 1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棘丛中盛开的梅花在初升的太阳光下明洁如玉,不仅状其光色,还写出梅花品格。 B. 诗人独把清樽,酒醒梦觉,对此名花,尽享短暂的欢愉,忽有妙意萌动,却终于无言。 C. 末二句以梅的口吻劝慰诗人,幸有月与酒为伴,可以忘怀一切,表现诗人满足惬意。 D. 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深沉。诗人借梅自抒怀抱,人梅双关,浑化无迹。 19. 诗中三四句为人称道,清代纪昀评此二句:“天人姿泽,非此笔不称此花。”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①通过想象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 ②以缟衣仙女喻梅花,活画出梅花高洁的风采神韵; ③诗人视梅花为知己,借梅花慰藉寂寞心灵。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表现诗人满足惬意”错误。说“勿叹息”,说“幸有”,是强作排遣口吻。在这朝日已升、残月未尽的南国清晓,诗人独把清樽,对此名花,尽情领取这短暂的欢愉。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意思是: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 诗人想象盛开的梅花仿佛是婀娜的海南仙子,驾着仙云,穿着白衣,于深夜降临在寂静的阶前,在月下轻叩着诗人的门扉,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 把盛开的梅花比作婀娜的海南仙子,分别写出梅花的颜色洁白和飘飘如仙的韵致。 诗人想象梅花不是原地开放,而是驾云而来,并且月下叩门,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视梅花为知己,赋予梅花无限情韵,借梅花慰藉寂寞心灵。 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景苏堂竹① 宋·道璨 一叶复一叶,也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墨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②能不俗。 回首熙丰③间,几人愧此竹? 【注】①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贬所调离,路过瑞昌,在亭子山的崖石上题字,墨点洒落在竹叶上。据说自此以后,亭子山周围的竹子。叶上都有墨点。景定年间,王景琰任瑞昌主簿,将部分竹子移栽于厅堂前,题名“景苏堂”。②北麓:景定年间瑞昌主簿王景琰的号。③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号的统称,其为北宋变法期间。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从景苏堂竹叶写起,刻画了竹叶的稠密。“也道几翻覆”,以叶的翻覆暗寓历史的沧桑变化。 B. 三四句写叶上墨点,“书墨委接续”言竹叶上的墨迹要代代相传,暗指苏轼刚直的品格要长留人间。 C. 五六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接写竹身。当年亲眼见到过苏轼的竹子,同苏轼—样傲岸不凡,直节不屈。 D. 全诗由绘竹到写人,表达了对苏东坡和王北麓的高度赞美之情,以及对熙丰年间投机者的强烈批判。 19.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评此诗:“语虽直致而意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8. D 19. 这首诗开头四句一语双关,竹叶“翻覆”,暗喻北宋年间的世事变迁;书墨“接续”,暗指苏东坡刚直不阿的品格长留人间。中间四句写竹枝因见过苏轼,深受感染,故能一节不曲。今人因竹枝而想苏轼,也同样能感受其高风亮节,因而脱俗。最后一句以反问的口吻嘲讽熙宁、元丰年间党派斗争中的投机者,从反面衬托了苏东坡正直的秉性,坦荡的胸怀以及不屈不阿的品格。这首诗借物起兴,率直而言,爱憎分明,溢于言表。作者借咏物以寄意,表达出苏轼的正直品格,因此能做到“语虽直致而意佳”。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达了对苏东坡和王北麓的高度赞美之情”理解错误。“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由苏轼引出王景琰来。王景琰把竹子移栽到厅堂前,见到竹子就象见到苏轼一样,诗人认为,这正是王景琰能够免于浅俗的原因。这两句表面上只是在说王景琰,实际上却是透过一层写苏轼之高节。所以,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苏轼的崇敬和赞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首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