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作文之郑板桥纪念馆作文大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板桥纪念馆作文大全 【篇一:郑板桥纪念馆基本情况】 郑板桥纪念馆基本情况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河南省范县辛庄镇毛楼生态旅游景区内。纪念馆占地 38 亩,主体建筑 “三绝堂 ”,将展示郑板桥的生活、写作、作画 的场面,除三绝的诗书画作品展览外。还设有 “金水桥 ”、“板桥旧居”、“幽逸廊 ”“景观小品 ”、 “碑廊 ”、“亭台、水榭、竹林、碧湖 ”,等建筑。是参观学习好去向。 郑板桥是清朝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 “扬州八怪 ”之 一,曾在范县任知县 5 年。他走开范县数年后仍不忘范县人民,曾 作诗一首: “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平和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 希望人久与年丰 ”,表达了他对范县人民的之情。范县人民为了 纪念他在毛楼生态旅游区修筑了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 “扬州八怪 ”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念书,堪称书香门弟。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能够说是板桥崇敬气质的写照。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 1693 年,卒于 1765 年,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旅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 “扬州 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 ”,擅画兰竹。 郑板桥一世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 1693.11.22 ,卒于 1765.1.22 。享年七十三 岁。 郑板桥纪念馆事业编制 12 人,聘任人员 8 人,郑板桥纪念馆建设于 2001 年总投资 500 多万元。 2002 年正始开馆。 2008 年龄念馆被国 家定为免费开放基地。 2011 年被濮阳市定为 “两线一带 ”旅游景点之一。 2012 年郑板桥纪念馆被河南省纪检委命名为廉政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人数 300 多万人次,其中成年 人 220 余万人次,青少年 80 多万人次。通过参观学习,熏染培育出 一批又一批清正廉明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民公仆,日益彰显出基地的辉煌与成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育人的摇篮。对廉政文化建设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起到了有力的推促作用。 【篇二:谒郑板桥旧居】 谒郑板桥旧居 谢喑璞著 我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对郑板桥的字、画仰慕已久,今天有幸前去拜谒其旧居。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生于一六九二年,卒于一七六五年。为官期间,爱民如子,受人爱戴。做官前后均居 扬州卖字画,为 “扬州八怪 ”之一。善诗、词、曲及书札散文,以诗、书、画 “三绝 ”著称于世。是中国文学史、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板桥旧居坐落在兴化城外板桥街郑家巷 9 号,大门上有一块中国书法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 “郑板桥旧居 ”的石刻长扁。走进旧居,里面是古色古香的三合院,跨过大门,拐弯向西,,便是南院,院门 上刻着板桥的手迹, “聊避风雨 ”四字,院内陈列着各地著名人士记念板桥的字画和印章之类的纪念品。 走出南院,西侧是狭小的西院,里面陈列了一幅春联: “白菜青盐苋 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板桥幼少孤贫,吃的是 “白菜青盐苋子饭 ”,喝的是 “瓦壶天水菊花茶 ”。这幅春联就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可见 郑板桥豪迈安贫。 西院北面就是北院,也就是正厅,院前长着兰花、翠竹,还竖着几尊怪石,布置得恰到利处。正厅里,板桥的铜像威严地立在后墙中央,铜像后边是一幅很大的竹画,竹画的两 旁是一幅春联 “春在寒梅蕊上寻,秋从夏雨声中入 ”。板桥天资绝高,并勤苦念书,他二十三岁中秀才,三十九岁中举人,四十三岁登进 士,本想做官掌权,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拯救人民,此堪称 “蕊上寻春 ”;他满腹韬略,学富五车,五十岁才当上知县,做官十年,爱 民如子,灾荒年间, “开仓赈贷 ”受民爱戴,也因此冒犯了大官而罢官回乡,他感觉凭个人的力量,拯救不了苦难的百姓,也改变不了“仕途黑暗,公正不彰 ”的现实,便产生了 “夏雨知秋 ”的悲凉之感。正厅东侧的一间小屋里陈列着板桥用过的简陋的木质用具,后墙悬 挂着 “难得糊涂 ”的四字横幅。横幅上小字云: “聪明难、糊涂难,由 聪明转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表露了郑板桥当时骑虎难下而又无能为力的心情。所以,他托物言志,泄心中之愤。 此屋的南墙悬挂三幅板桥亲笔书写的中堂,依次是: “一节复一节,千枝赞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 在破岩中,千磨万磨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寒风 “。从这可看出郑板桥 想超脱,不为虚荣所困;也可看出郑板桥廉洁奉公,不与时俗狼狈为奸的凛然正气;这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郑板桥傲然独立,坚强不屈的品质。 正厅的西侧一间小屋里陈列着郑板桥的各样著作和手

文档评论(0)

150****0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