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沧桑话大江    杭州日报.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事沧桑话大江 ? ?杭州日报 世事沧桑话大江 ? ?杭州日报 世事沧桑话大江 2021-06-2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这条江历尽沧桑,这条江饱谙世事,它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勇立潮头的见证。 它的故事,我们叙述,我们也倾听,在本报历年的《城纪》中,关于钱塘江的故事犹如散落的流沙,又聚沙成塔,为我们勾勒了这一江春水的肖像:它奔腾、它咆哮,它也有迟滞、壅塞,但从不缺席。 从它的今天,我们回望它的过去;从它的过去,我们看见未来。站在岸边,它是一条时间之河,它也是未来之河。 (2021.11.15) 大江上游有一去处称为“梅岭”,凡南方八省货物进出,都在这里转江道。民间运力多以排筏为主,先将26根原木齐齐用藤扎了,称为一甲,再将数甲连成一排,约20丈长,然后十排串成长列。趁上游支流涨水时,放排顺江而下,直达柳浦码头。(古时,江水宽至馒头山脚,柳蒲即山脚古渡,北宋之前,南星桥一带都叫柳蒲码头。) 遥望辽阔江面水汽蒸腾,云遮雾罩,浩荡排筏忽隐忽现,眨眼已到跟前。那驾驭排筏横端丈八铜头钩篙稳立筏上,如雕像一般的,便是筏哥。 筏哥都是身高膀圆水性娴熟之人。上了岸,先是去各自商行交差,然后照订单,在市上要货。接着押着货包,搭乘班船去梅岭,挣些脚力铜钿。 到了中秋夜,十余里长的江岸,早有人家摆下了桌凳,灯笼下,石榴、月饼和黄酒是少不了的。凤凰山皇城里,也宫灯高挂一片通明,天子与子民要共同赏月。沿途,民间乐手拉开摊子,唢呐锣鼓和丝弦班子杂陈助兴。 最热闹的却是放“一点红灯”,这是祭祀潮神伍子胥的。天黑了,香烛铺老板就令手下将库存的贡烛全都抬到江边。祭台上巨烛高烧香烟缭绕,姑娘们将贡烛在火把上点燃,倒几滴烛泪在羊皮纸莲托上,把贡烛粘上,小心递出去。早有人站在齐腰深水中,将小红灯接了,稳稳放在水面上。 江水静静流淌,一时间,几十万盏小灯在江面上漂浮,染得江水泛红光。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冉冉升起,和繁星、浮云一起倒映江中,水天一色,如同仙境一般。 八月·钱塘江边 晒盐人 (2021.8.24) 盐是好东西。对于普通人,盐是生活的调料,没有盐,日子会变得寡淡而病态。对于晒盐人,盐就是生活本身。沈金水是个晒盐人,这些盐板上的收成,会被换成米、换成钱、换成零零碎碎的日常生活。当然,晒盐人沈金水不会去想盐与生活的关系,他只知道,在太阳升高前,他要给所有的盐板都加好卤水。 盐板很多,一溜数十块,如果日头好,一块盐板一天能收八斤盐,数十块盐板,能收三四百斤盐。盐分四等,按好的算,一百斤盐能换两块二,一天的收成,就不少的。 六十多年前这个初夏的早晨,有四百多户盐民,两千多个晒盐人,在这片钱塘江的滩涂上,一起醒了过来。于是整个滩涂,也醒了过来。在微明的天光中,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头蓬盐场旧址位于钱塘江南岸,与江北海盐隔江对望,现称萧山区义蓬镇南沙村,头蓬老街以东,南沙大堤以北,从萧山国际机场东大门一直往北,约五公里处。 如今,曾经的荒滩上,绿意葱郁,花红柳绿,没有咸土,也没有潮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萧山大举围垦,潮水已被拒在十里之外。如不经老人指点,外人绝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荒滩盐场。只有那些堆过咸泥的坨头,土地的咸分仍未完全消除,可以看到一大圈毛豆,长得黄而矮小,如果俯瞰,像敲在沙地上的一个硕大的印章。唯此,方可确信,有些热火朝天的场景,曾经在此生动上演。 钱塘江上最后的渡口 (2021.6.24) 一条大河横阻面前,若是没有渡船,便只有望江兴叹。 2200年前,钱塘江面比今天更宽,波浪滔天,即便是身贵九极的秦始皇,面对钱塘江的滔天波浪,也只有徒叹奈何。而倘秦皇有闲心,大约也会发一句感慨: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渺小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皇沿水路而下,南巡到会稽祭奠大禹。这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据说,秦始皇因“水波恶”,渡钱塘江的地点在今富阳市金桥乡秦桥村附近,距杭州城区往上游60多公里处。 而在今日,杭州的宝石山上还有一块著名的“缆船石”,据说也与此有关——当时,秦皇遇到狂风暴雨,为了抵御恶浪,暂将船停泊在宝石山下,把船的缆绳系在这块大石头上。 “袁浦渡”便是留存下来的古渡之一。此渡地处杭州西南郊刘张村,钱塘江北岸,江对面,是萧山区的闻堰镇。 袁浦这边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