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复极综合征新进展及新概念专家共识解读
据报告[1],美国和欧洲每年发生门0万例心脏性猝死,90%是由结 构性心脏病所致,10%是由遗传性心律失常引起。其中LQTS占35.6% , BRS 占 32.1 % , SQT 占 2% , CPVT、ERS、IVF 等占 6% - 9%。
2014年,HRS/ACFF/AHA等联合发布了遗传性2律失常综合征专 家共识[2],由Priori和Peter J. Schwartz等18位专家共同拟写,首先 把早复极综合征被正式列入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这样基本平息了多年 来关于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争论。
2016年4月,AHA[3]又提出了关于ERS新的专家共识;2016年 10月,Antzelevitch教授等[4]也发表了关于ERS新的专家共识。
两年时间内,国外至少发表了关于ERS的3个专家共识,说明了国 外学者对ERS的重视。以下重点介绍这3个专家共识中的新概念,并简单 介绍其中的有争议部分。
(—)相关定义
J波:最早是低体温时的Osborn波,也就是QRS终末部的切迹;现 在认为更加准确的定义,是QRS终末部的切迹或者模糊/粗钝,
(1 ) QRS切迹:是指出现在直立R波的降支上的QRS终末部的低 频波,如图〔所示。
图1 QRS切迹
(2 ) QRS终末部模糊或粗钝(slur):出现在直立R波的降支上,QRS 终末部的突然的斜率改变,如图2所示。
图2 QRS终末部模糊或粗钝(slur)
(3) J波峰值(Jp )的测量方法,见图3。
J onset J termmanon J onset J termi njtioa
图3 J波及其峰值(Jp )的测量方法
早复极图形(early repolarization pattern r ERR )
早复极图形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人群发生率高达1%
-13%据最近公布的美国Framingham资料具发生率为6.1 %( 243/3 ,
955 ; 6.1% )。超过70%的ERP为男性在运动员,有色人种及东南亚人 群中更为常见。
(-)ERP诊断标准
1 .在12导联ECG上,连续个导联,切迹或模糊J波的峰值(Jp ) 0.1 mV,但是除外V1 - V3导联;
在有切迹或模糊(slur)的导联,QRS间期 120ms ;
无胸痛的ST段抬高,即J点抬高,除外缺血性ST段抬高;
(-)ERP诊断标准的要点
命名为早复极心电图图形,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下侧壁导联,不含V1 -3导联;
连续2个导联;
J 点(Jp) 抬高 N0.1mV;
存在J点抬高的QRS波间期 120msc
强调缺血性ST段抬高,不是J波的基本概念;
J波的新定义的重要意义
这个新的J波的定义,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原来的缺血性J波概念 已经被纠正。原来有人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严 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出现新发的ST段抬高,也被称为J波,或 称为缺血性J波。新的J波的定义,明确了因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ST 段抬高,不能被称为J波,也不是ER图形。
三、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s , ERS )
(—)定义及诊断标准[3]
早复极心电图图形伴有:
1 ?伴发不明原因的VF及/或多形性室速;
或发生猝死,死检结果阴性;
无长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以上标准明确了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不是一个概念,解决了争论多
年的命名问题。建议统一使用早复极图形和早复极综合征的命名。
(二)早复极综合征诊断记分表
2016年C. Antzelevitch等[4]提出了早复极综合症诊断的记分表:
5分的为确定的早复极综合症;3 - 4.5分为可能的早复极综合症; 3 分的可以排除诊断。但是目前这个记分表还没有得到公认。早复极综合症 诊断的记分表见表1。
表1早复极综合症诊断记分表
迴分
L苣製免吏
TOC \o 1-5 \h \z A. 骨:5芳吉纹谿爭MW ,
Bi 2
匚 1
九冬M今r尖或勺.盘祀二.也35??理妒覆斫予包ST瓯更 2
氏主乎入卞賢武芟岌弓q, J孝袒?】环,U
CL 理4 S7 S.?:^S.3? gU ? J W 廻0-1?? 1
3-
入芒臬更弓磔为主煜工寡 呉乂苦芒T荻拓文取工? 2
貳裟壬
入=6 一毎煮咗运諭犬诧 2
氐2几一蠢予泾具W 口 ASC-=S2S 2
u -5SK¥ nA 21S英0 1
D. 45 0另一腹M二睛中A-思艺K裳刖SOD 0J
3- Kz*5:
A-戦漫 KS X
(三)早复极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和电生理机制
各种原因弓I起的心肌细胞1相、2相内外向复极电流失衡,形成跨室
壁复极电流梯度,形成J波及/或ST段抬高,形成2相折返(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