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pptxVIP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篇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第一章 微生物生态;第一节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二、生态平衡;三、生态系统的分类;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一、土壤微生物生态;二、微生物在土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一、空气的生态条件;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四、空气微生物检测;;第四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一、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二)淡水微生物群落;二、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P/H指数: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两者的比即P/H指数。P/H指数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水体刚被污染,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异养型微生物大量繁殖,P/H指数低,自净速率高。在自净过程中,有机物减少,异养型微生物数量减少,光合自养型数量增多,故P/H指数升高,自净速率逐渐降低,在河流自净完成后,P/H指数恢复到原有水平。;;(二)污水体系的微生物生态 当有机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沿着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例如多污带、?-中污带、?-中污带和寡污带。;细菌菌落总数(CFU):细菌菌落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出来的菌落总数。 由于粪便的污染,水源水中通常含有致病菌,其典型的代表有:痢疾杆菌——痢疾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副痢疾贺氏菌(Shigella paradysenteriae)、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甲型、乙型和丙型的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及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 水源水中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物的来源,因此通常用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源。 大肠菌群数被选作致病菌的间接指示菌是因为大肠菌群是人肠道中正常寄生菌,数量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而且检验技术较简便,因而被选中,一直沿用至今。;;三、水体富营养化;(二)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与AGP;第二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一节 氧循环;第二节 碳循环;一、纤维素的转化;二、半纤维素的转???;三、果胶质的转化;四、淀粉的转化;;五、脂肪的转化;六、木质素的转化;七、烃类物质的转化;第三节 氮循环;一、微生物转化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二、氨化作用;(一)蛋白质的分解;氨基酸脱氨基后的残余基团是一个有机酸,将作为微生物生活的碳源物质,在呼吸作用中或被氧化分解成CO2。或被发酵生成低分子有机酸、醇或碳氢化合物。 绝大多数异养型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都有不同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在自然界中,它们分布很多。作用强的有:荧光假单胞菌、灵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兼性细菌,巨大芽孢杆菌、覃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肠膜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等需氧性细菌,腐败芽孢杆菌等厌氧菌。真菌中有木霉、曲霉、毛霉中的一些种,康氏木霉和黑曲霉的氨化能力最强。;(二)核酸的分解;(三)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三、硝化作用;四、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进行反硝化作用的适宜条件是:;五、固氮作用;六、其它含氮物质的转化;第四节 硫循环;一、含硫有机物的转化;二、无机硫的转化;第五节 磷循环;一、含磷有机物的分解;二、不溶解性磷矿物的溶解;三、磷酸盐的还原;第六节 铁循环;(三)含铁化合物的形成与分解;第三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第一节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一、好氧活性污泥法;(四)氧化塘(或氧化沟)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处理废水机理;;;;;;二、好氧生物膜法;;;第二节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一、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原因;二、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第三节 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一、厌氧消化——甲烷发酵;1. 液化阶段: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至其基本结构单位或简单有机酸、醇等。这是一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异养微生物,主要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及少数厌氧菌所引起。;简单有机物 (简单糖类、有机酸、醇等);(二)甲烷细菌;(三)厌氧处理构筑物;(四)厌氧处理法的基本要求;二、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三、含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微生物处理;第四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第一节 污、废水深度处理 —— 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一、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的目的和意义;二、天然水体中氮、磷的来源;三、微生物脱氮工艺、原理及其微生物;生物除氮的最新发现: 厌氧氨氧化(ANAMMOX);A: Micrograph of a biom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