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在中国.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莱希特在中国 布莱希特在中国 摘 要:布莱希特的史诗剧一直存在被误读的现象,问题主要出在对“史诗剧”这个词本身的理解上。他的理论和史诗剧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亦可称为叙事剧?叙事以叙述手法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时,已经符合小说的创作方法了。那么布莱希特的剧作是不是在本体上发生了改变呢?笔者将从史诗、史诗性、史诗剧三个概念切入进行基本分析,从而试着阐释布莱希特理论在传入中国后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类问题。  关键词:布莱希特、史诗剧、叙事剧、史诗、史诗性  中图分类号:I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21)08-0000-01  布莱希特生于1898年,他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那个在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年代,布莱希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流亡十五年,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其叙事剧理论,将西方亚里士多德的美学传统做了彻底的颠覆。  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创作和整个人生有着重大的关系。他精通哲学,后转学医学,和妻子创建了柏林剧团。东柏林时期,他理论创作最有剑术达到了一个顶峰。流亡期间,则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其中《伽利略传》、《四川好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他这个时期理论和实践的最佳诠释。  我在研究布莱希特理论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理论界对布莱希特的史诗剧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定位。例如:“叙事体戏剧”、“戏剧叙事学”、“辩证戏剧”、“戏剧体戏剧”等等,到底什么样的名称更加能体现布莱希特理论的精髓?我曾想过,称呼概念尚无所谓,对内容的理解若出现偏差,那布莱希特的理论在中国戏剧界必然出现严重的误读的现象。  想要梳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对“史诗剧”、“史诗性”、“史诗”这三个概念做全面的横向比较。  建国后五十年代,我国文化部长田汉接见了日本千田,千田在访问中问及布莱希特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当时只有少量几所大学的德语系对布莱希特有初步浅显的了解。千田嘲讽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竟然不知道和自己有着同样精神信仰的布莱希特。1956年~1957年,北大西语系冯至教授,翻译了布莱希特最初的作品。随后,我国开始了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具体化探讨。  Episches theater在五十年代被翻译为“史诗剧”。其中,epic 英汉互译产生四种解释:1:史诗的,戏剧的,史诗般的。2:英雄的,壮丽的。3:题材宏大的,规模极大的。4:涉及重大题材的。德文episch翻译成汉语,有两种解释:1:史诗的,叙事诗的,史诗式的。2:叙述的。学界定义“史诗剧“——题材重大,内容壮丽宏大,英雄人物,历史内容和诗意形式最终构成史诗剧。例如:《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性格达到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什么又是“史诗性”呢?《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有过相关的定义。史诗性:跨越了各种艺术门类的风格特点。内容意义十分深刻,有历史的厚重感。注重人物个性的容量,并赋予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作者注重人物个性的特点,人物性格塑造及其鲜明。  史诗的特点是:史诗为叙事性结构,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人物个性完整,内在意义丰富。其中,黑格尔对史诗的定义为:连接松散,题材宏大,反应广阔的历史场面。  结合上诉三点定义,我们来简述一下布莱希特的作品。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为例:剧作中每一个场面都独立存在,人物分类绝没有达到《哈姆雷特》的深度和广度。作品也不注重探究人物心理特征。相对于戏剧体戏剧的集中主线路的戏剧类型,布莱希特的史诗剧不具有上述史诗性特征,他不但没有史诗性,反而排斥史诗性。他的作品跟题材重大无关,和内容壮丽程度无关,和英雄人物无关。那么,由此看来,布莱希特的作品和什么有关呢?它为什么叫“史诗剧“呢?  其实,布莱希特史诗剧的立足点,是一种特定的结构类型,其中,从凯泽剧作中延伸出的并列交错式结构,被布莱希特所借鉴。他采用了史诗特点中我们谈到的叙事结构。他在此只是借用了史诗结构,并非他本身就是概念上的史诗剧。  我们解决了布莱希特“史诗剧”的问题,又该怎么定义“叙事剧”呢?叙事从名词本身来说,是叙述故事。从文学符号领域来界定,有其非常特殊的意义。叙事是以散文或诗歌的形式,来叙述一个真实或者虚构的事情,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在文学领域里,叙事是小说、史传。他的基本手法是叙事。叙事和戏剧史南辕北辙的。其中,学界流传的“戏剧叙事学”“叙事体戏剧”,只是强调运用叙述的手段,强调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其中,喜剧的手段仍旧是动作,布莱希特的戏剧仍然现场时态的直观性。如果一个戏剧的核心场面的处理还是靠动作,而不是叙事。那么,戏剧的本体就并未改变。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对中国的戏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四川好人》到《北京好人》到各种当下性解读方式运用在不同的作品排演中,布莱希特的理论一直是戏剧的一颗闪亮的明星。我觉得,不管学界怎样定义史诗剧,只要我们的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