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艾思奇 大众哲学 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docxVIP

试论艾思奇 大众哲学 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艾思奇 大众哲学 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lbrack;大众哲学rsqb;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大众哲学》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它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之先河,其紧扣当时的时代主题与任务来传播哲学,关注现实问题、贴近大众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表述语言和形式都体现大众化特征,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艾思奇;大众哲学;现实价值  《大众哲学》是已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通俗化、现实化的代表作之一。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大众哲学》,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激励了那个年代的无数青年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走上了革命征途。《大众哲学》原名《哲学讲话》,写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连载于上海民主人士李公朴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上。1936年1月结集出版第一版;1936年4月出第4版时,改名《大众哲学》。仅从1936年至1949年的13年间《大众哲学》就已出版过32版,还不算个别书商私自印刷的版本。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天又有多个版本刊印出来。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诞生既有历史上的伟大意义也有当代的学术启迪,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  首先,《大众哲学》开启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之先河。哲学一般被称之为神秘莫测、高深玄妙的“玄学”,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甚至不愿涉猎的,再加上哲学家也不甘心平庸,甚至不愿意对深奥玄妙的哲理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尝试。艾思奇破天荒地把神秘、高深的哲学理论,从天上拉到人间,由此开启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之先河。  李公朴曾这样评论《大众哲学》,他说:“这本书是用最通俗化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溶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这种写法,在目前出版界还是仅有的贡献。”①p231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更贴近百姓的生活,这正是《大众哲学》的一大写作特色。因此李先生对那种认为《大众哲学》太过通俗化的看法进行了批评,他指出“把正确的理论通俗化,只要理论不歪曲,不错误,则决没有庸俗的危险的。” ②p232最后,李公朴还断言:“这一本通俗化的哲学著作,我敢说是可以普遍地做我们全国读者们的指南针的,拿它去认识世界去改变世界的。” ①p233艾思奇凭着一颗鲜亮的、年轻的、忧国忧民之心,在年仅24岁时就写出了《大众哲学》这一启迪了整个时代的人们的通俗化哲学读本。为了把高深抽象的哲理讲明白,他一直在语言的表达上下功夫,寻求尽可能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表达,能使普通大众容易理解和领悟。他潜心研究,认真创作,力图把原本看似高深难懂的哲学从“象牙塔”里请出来,从云雾缭绕的高耸的云端拿下来,去掉它的那种“阳春白雪”的神韵,和所谓“美丽的西点”的高雅,让普通大众也能去接近它,喜欢上它,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真正成为大众的哲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通过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唤起了民众、觉民之智!《大众哲学》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的广泛欢迎,“它深深打动了千百万年轻人的心,仅解放前,《大众哲学》就印行了32版。《大众哲学》以通俗化形式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在我国是一种开拓性的工作。” ②  其次,《大众哲学》紧扣当时的时代主题与任务来传播哲学,关注现实问题、贴近大众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民族的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成为时代主题。当时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抗日,应该坚持怎样的抗日战争思想,艾思奇看到了人民的迷茫与仿徨,开始为广大民众散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精神的种子。艾思奇明确指出这本书不是写给只埋头于学院式的读物里的精神贵族的,而是写给广大民众的,这本书是为他那些失学者们解除“智识饥荒”的“不加香料和蜜糖”的“干烧的大饼”。所以,《大众哲学》努力避免许多教科书的常见弊端,即对于生活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毫无帮助。可见,艾思奇的写作目的就是帮助广大民众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们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艾思奇进一步写道:为了实现《大众哲学》的写作目的,“我尽可能用大家都知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大家能把日常思想中正确有益的思想抓牢,而把错误有毒的思想剔出,以便能较系统、明确地掌握符合大众利益的哲学思想,使我们能较正确地认识身边事物的发展情况,更有勇气为广大人民的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①p26在1950年的《大众哲学》修订版中,艾思奇更为强烈地展示了他的写作意图。他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解释时,一直紧紧围绕建国初期时的新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新旧思想观念之斗争等当时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