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就业状况调查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就业状况调查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叶锋 (来源:《海峡都市报》)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绝大部分是业余选手,北京残奥会已经闭幕,他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或者,开始寻找工作。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存质量、融入社会的基础。
    作为中国8300多万残疾人中的佼佼者,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状况,无疑颇具代表意义。北京残奥会上,记者随机了解了部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情况:
    多数残奥运动员有工作
    何军权,著名的“无臂飞鱼”,现供职于湖北省荆门市残联。
    吕红琴,中国坐式女排选手,上海长宁区一家商场的职员;她的队友盛玉红,江苏无锡体校的教练。
    林海燕,为中国射击队夺得北京残奥会第一枚金牌,2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是北京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员工。
    侯斌,三届残奥会跳高金牌得主,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在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工作。凌勇,在2021年雅典残奥会上获得男子五项全能P54-58级金牌,供职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社会救助所。郭严冬是中国轮椅篮球队队员,来自江苏农村,是全队中家境最差、年龄最小、残疾最重的一名队员;两年多前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从三十多米的高空掉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
    随着残奥会临近尾声,郭严冬的心事又起来了。“国家队要解散,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习惯了队里的生活,我非常害怕告别集体的日子。我才20岁,谁能给我一份工作啊?”他说。
    残疾人的三条就业途径
    来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中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有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为4300多万。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433.7万人,农村的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1696.6万人。仅2021年,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39.2万人。现在中国城镇每年新增的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基本上都能得到工作安排。
    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集中就业,将残疾人集中安排到专门为解决其就业问题而开办的福利企事业单位工作。二是分散按比例就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这是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三是自谋职业和个体就业,国家鼓励残疾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市场竞争就业。
    残疾人需要全社会关注
    目前热心于残疾人体育的企业越来越多。参加北京残奥会的中国盲人门球队副领队陆财良还有一个身份:杭州某织造厂董事长。46岁的陆财良在厂内建起中国唯一的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中国盲人门球队中,有15人在他的企业生活、工作、训练。这些残疾人平时大多都能拿到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而养老、保险等全由陆财良负责。
    不过,记者了解到,虽然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比较完善,但由于中国残疾人数量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原因,完善残疾人的就业还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努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已经相当完备。记者采访了参加北京残奥会的多支欧美坐式女子排球队的球员,她们表示,腿部有残疾并没有影响到她们的就业,“既然连打球都没有困难,工作就更没有问题”。企业也不会因为员工身体残疾而另眼相看,更不会因此而开除残疾人员工,否则企业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自强不息是最可贵的
    北京残奥会将成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在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意志,克服了健全人都无法跨越的障碍,不断证明了自己的潜力、能量和健全人格。健全人为之感动、感悟:广大残疾人绝不愿成为社会的累赘,不愿成为其他人的负担。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需要自立、自强和自尊。只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更多的机会,他们同样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平亚丽,中国首位残奥会冠军,退役后,她回到原来的工厂工作;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平坦,她的孩子也是先天失明,后来自己又下岗、离婚……平亚丽是35岁那年下岗的,过年时,街道干部发给平亚丽300元救济金,1984年她载誉而归时,奖金也是300元。
    “这钱拿在手里就扎了一下,我说我得自己干点什么。”平亚丽回忆说。她想自力更生,1999年,靠着亲朋好友的东拼西凑,平亚丽利用在盲校里学过的中医推拿技能,在家里办起了盲人按摩所。一路酸甜苦辣走来,如今平亚丽已经是三家平亚丽按摩中心的老板,这三家店分别在北京翠微路、西翠路和西苑中直机关大院。她说,现在她活得“有尊严,有滋有味”。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逆境求存的精神,支撑着中国残疾人走出厄运、超越自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