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3、积累写作素材
;高考链接:名句默写;;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
故不积硅步,无以()千里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学不可以()
4、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孔子曰:“三人行, 。”《师说》
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知识梳理】 ;积实词——假;积实词——师;积实词——道;理虚词——而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蟹六跪而二螯
(4)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巩固迁移2009、2010年出现的“而”高考内容;巩固练习;理虚词——其;其 小结
1、代词:人称代词(做主语、宾语/定语)和指示代词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2.语气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怎么”“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 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揣测。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理虚词——焉你能给下列句中的“焉”分类吗?;动词加焉
1、句末语气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代词,代动作对象,宾语:犹且从师而问焉
3、兼词,于之(此、是),翻译时要倒装: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焉置前,放疑问句中,译为“怎么”“哪里”“什么”
1、且焉置土石?(宾语前置,“哪里”,疑问代词)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怎么,疑问副词)
;高考链接
(一)虚词:
(2011年四川卷)吾尝终日而思矣
(2010年山东卷)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10年浙江卷)风雨兴焉
(2009年山东卷)假舆马者
(2014年安徽卷)非蛇鳝之穴无???寄托者;懂活用;辨古今;知句式;句子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① ,惑之不解② ,或师焉③ ,或不焉④ ,小学⑤而大遗⑥ ,吾未见其明也。;翻译句子的原则;作文;;写作应用:
1、《劝学》和《师说》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例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段,试从下列高考热点话题中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论据“
磨砺 追求 责任 发展 环境 坚守
2、《师说》第二段用到了对比论证,从以上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论点鲜明、有对比论证方法的文字。;坚守(专注、执着、持之以恒):
1、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术业有专攻。
磨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追求: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达矣。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圣人无常师。
环境:1、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位卑,君子不齿,不耻相师,其智君子不及
3、李蟠在师道不复的环境下,不拘于时,学于余
;发展: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责任: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堂检测;当堂检测;之 1、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
代词 輮使之然也 (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事理) 2、活用为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3、指示代词,表近指: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此)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可不译.如
古之学者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