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酵的类型;(2) 厌氧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供给无菌空气。
(3)兼性发酵 :
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活。如酿酒酵母,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好氧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代谢控制发酵: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的代谢产物过量的积累。
发酵机制研究的内容:
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规律(就是各种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
2.环境因素(营养条件、培养条件等)对代谢的影响及改变代谢的措施;; 糖酵解途径及调节机制;EMP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及特点;
? 当以其他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时,先通过少数几步反应转化为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然后沿着糖酵解途径进行降解。
丙酮酸的不同去路。反应中生成的NADH2不能积存,必须被重新氧化为NAD后,才能继续不断地推动全部反应,在不同的机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如氧气的有无),氢的受体不同,丙酮酸的去路也不同。;
;乙醇;在好氧发酵条件
丙酮酸进入TCA环,进行代谢,产生各种好氧代谢产物或完全氧化获得能量。;B、?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一定需要氧才能进行。在三羧酸循环中脱下的氢,形成NADH 和 FADH2,然后再逐步传递给氧。;丙酮酸;;第一节 酒精发酵机制
1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 1.1 酒精生成机制
(1 ) 葡萄糖(glucose) EMP 丙酮酸(pyruvic acid)
己糖磷酸化作用
EMP 六碳糖转变为三碳糖
磷酸丙糖 丙酮酸
(2) 丙酮酸 乙醇
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醛(acetaldehyde)
乙醛 乙醇脱氢酶 乙醇 (alcohol)
由葡萄糖生成乙醇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 + 2ADP +2H3PO4 2CH3CH2OH + 2CO2 + 2ATP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以上12步反应,1分子G生成2分子的乙醇,2分子的CO2和 2分子ATP。
则1mol葡萄糖生成2mol乙醇,理论转化率为
2×46.05/180.1×100%=51.1%
但是在生产中大约有5%的葡萄糖用于合成酵母细胞和副产物,实际上乙醇生成量约为理论值的95%,则乙醇对糖的实际转化率约为48.5%。
;巴斯德效应;同时,好气条件下,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
丙酮酸激酶活性降低也是由于磷酸果糖激酶活性降低所致。; 1.2 酒精发酵中副产物的形成
主产物(product) :乙醇(alcohol)
副产物(by product ): 40多种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甘油(glycerol)
乙醛(acetaldehyde)
琥珀酸( succinic acid )
乙酸(acetic acid)
酯(ester)
高级醇(higher alcohol)
双乙酰(diacetyl);1.2.1 杂醇油的生成
杂醇油是碳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主要由正丙醇、异丁醇、 异戊醇和活性戊醇组成,这些高级醇是构成酒类风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当其过量时会影响产品质量,是酒类产品中质量指标之一,应予以控制。
1.2.1.1酒精发酵中高级醇的形成途径
a.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
b.由葡萄糖直接生成;酒精发酵中高级醇形成的途径
(1)氨基酸氧化脱氨作用
缬氨酸 异丁醇 异亮氨酸 活性戊醛
酪氨酸 酪醇 苯丙氨酸 苯乙醇
;(2)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1.2.1.2 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a.菌种: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菌种的杂醇油生成量相差很大。酵母的杂醇油生成量与醇脱氢酶活性关系密切,该酶活力高,杂醇油生成量大。
b.培养基组成:培养基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存在,可增加相应的高级醇(异戊醇、活性戊醇和异丁醇 )的生成量。培养基中氮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 【国家标准】GB 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 冠心病护理查房.pptx VIP
- BOSS立体声音箱CUBE-ST2使用说明书.pdf VIP
- Y·YKK·YKS和Y2系列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pdf VIP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山东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docx VIP
- 2.4 传感与控制 ---温度报警器 教学设计-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docx VIP
- 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pdf VIP
- 小学生卫生与健康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