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E标准材料及应力培训教材.pptx

  1. 1、本文档共1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SME标准中材料一、力与平衡LA 印刷体用黑体 字,手写时用 或 表示。 印刷体用黑体 字,手写时用 或 表示。 印刷体用黑体 字,手写时用 或 表示。KFFA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2. 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②变形效应(内效应)。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推论:力是矢量力的作用线:沿力矢F的直线KL称为力的作用线。静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 F1 | = | F2 | , ( F1 = F2 )只用白体字F 表示力的大小,而不在其上加‘-’或‘→’矢量符号。指向相反 F1 = –F2F 表示力的大小,而不在其上加‘-’或‘→’矢量符号。作用线共线,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 对同一个刚体来说,力的该性质称为力的可传性,因此,对同一个刚体,力是滑动矢量。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证] ∵为平衡力系, ∴ 也为平衡力系。 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 三力 必汇交,且共面。[例]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等值、反向、共线、异体、且同时存在。公理5 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公理5 告诉我们: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力学的平衡理论去硏究。约束与约束反力概念⒈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⒉ 非自由体: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⒊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预先施加的限制条件称为约束。 (这里,约束是名词,而不是动词的约束) ⒋ 主动力: 促使物体运动或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力(如重力、风力、切削力、物体压力、牵引力等)。 ⒌ 约束反力: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约束的作用由力来表示,该力称为约束反力。)N1GN2G⒌ 约束反力特点:①大小常常是未知的;②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S1S1TPPS2 S2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1.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柔性体约束柔性体约束只能承受拉力,所以它们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柔性体轴线,背离被约束物体。是离点而去的力。PPNNBNNA2.光滑接触面的约束 (光滑指摩擦不计) 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是向点而来的力。FR滑槽与销钉销 钉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①圆柱铰链AAYAAAXA②固定铰支座N③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N的实际方向也可以向下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受力分析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选择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一类是: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受力图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①选研究对象;②取分离体; ③画上主动力;④画出约束反力。[例1]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⒈ 不要漏画力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研究对象(受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因此⒉ 不要多画力对于受力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指出它是哪一个施力体施加的。⒊ 不要画错力的方向约束反力的方向必须严格地按照约束的类型来画,不能单凭直观或根据主动力的方向来简单推想。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的方向一旦确定,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之相反,不要把箭头方向画错。⒋ 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 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 ⒌ 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可能不同。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