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曼哈顿人不开私家车
陈思进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按统计几乎每人都有车。不过有一个地方的人又几乎不开车,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平均收入是全美最高的,那就是纽约曼哈顿。在北美,这个城市最像上海和北京。
最早留意到这个现象,是我刚工作不久。我的顶头上司彼特住在华尔街对过的布鲁克林高地,一次我和他出差去波士顿,他告诉我要租一辆车。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不开自己的车?”他说:“我没有车。”我想,他每年至少赚30万美元,怎么不养车呢?他看出我诧异的眼神。便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养车呢?”从注意到顶头上司不养车,我渐渐地发现“真正”的纽约人绝大多数都小养车。
近来这种现象连国内的亲友也注意到了。一次一个老同学和我聊天,她说最爱看有关纽约生活的电视剧,比如“老友记”和“欲望城市”。她说,“电视剧里的纽约人好像都不开车,出门不是坐地铁,就是打的。”我说:“是啊,生活在曼哈顿,公共交通发达,计程车随叫随到,非常方便。相反,要是自己开车的话,而且如果堵车,自己开车根本无法控制时间。”另外,从经济角度上说,一个固定车位每个月租金至少600美金,有的停车场甚至每十五分钟收10美金。养一辆私家车,停车费,加上保险、油费、汽车折旧,每个月要二、三千美金,而一张公共交通的月票只有几十块钱。
有的时候人会分不清手段和目的。开车原是一种手段,特别是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可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开车却变成了目的。我有个表弟从美国加州搬到纽约,那时我住在曼哈顿的罗斯福岛,他先在我这儿住了几天,他想不通我为什么不养车。一周后,他找到一套很满意的公寓,在曼哈顿第一大道上,但他发现那栋楼里没有停车位,最近的一个停车场在十五分钟以外的地方。他问我:“住在这儿我怎么开车呢?”我说:“住在这儿,你不需要开车。”他问:“在北美怎么能不开车呢?”我反问:“在北美为什么一定要开车呢?”为了能开车,我表弟移住到了新泽西州,宁愿每天在路上花两、三个小时到市中心上班。
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无疑是主要交通工具,但那种将骑自行车或乘坐公车看成是降低自己身份的观念早已过时。在某种意义上,良好的自行车或公车基础设施是民主政治的反映:它表明一个骑自行车或坐公车上班的公民与另一个坐在豪华轿车里的公民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交通所体现的公平性。
纽约市长彭博,要地位有地位,说富有他上东城的一栋镇屋就值个几千万美金,他每天照样坐4、5号地铁上班,人称“地铁市长”。起先觉得那是他拉选票的“噱头”,有两年我每天也坐4、5号地铁上班,隔三差五见到他,这才相信他不是作秀的。再后来,我住进了曼哈顿的罗斯福岛,我所居住的“曼哈顿花园”小区(ManhattanPark),是联合国各级官员的居所,前秘书长安南就曾在岛上住了好些年。他们也是入乡随俗,每天搭乘岛上的红色大巴出出进进,这红色大巴和美国接送孩子上学的校车很像。一大车衣冠楚楚的大使参赞们乘坐其间,也算是纽约的一大景观吧。
(摘自《周末画报》2021年第509期)
- 简历,PPT,表格专业定制 + 关注
-
官方认证服务提供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年office学习经验。 微软MOS认证专家,曾予供销社、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定制财务模板与PPT模板。 头条百家数十万粉丝作者,WPS稻壳儿优秀设计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