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课件17过滤.pptx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章 过滤§17-1 过滤概述 原水经过沉淀后,水中尚残留一些细微的悬浮杂志,需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过滤就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过滤水的浊度不超过3mg/l (新标准不超过1mg/l)。 对生活饮用水的水厂 来说, 必须有过滤,这是不可 缺少的。 右图为常用的普通快滤池的 构造图,池体为钢筋混凝土水池。滤料层、垫层、配水系统、 排水槽。工作周期: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 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快滤池工作周 期。分为过滤和冲洗两过程普通快滤池构造剖视图滤速: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过滤水量称为滤速。 (m/h) 单位面积上的过滤水量,这是表面负荷,但它具有速度的因次“米/小时”所以习惯上又把表面负荷称作过滤速度。Q—滤池的过滤水量(m3/h)Ω—滤池的过滤面积(m2)普通快滤池 v=8~10 m/h;周期 T=12 ~24h在保证滤后水质前提下,设法提高滤速和工作周期,这一直是过滤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因此推动了过滤技术的发展。双层滤料 v=10 ~14 m/h;多层滤料 v=18 ~24 m/h。§17-2 过滤理论一、过滤机理筛滤机理 设D=0.5 mm,以球体计, d?80 μm 。即80 μm以下的颗粒都可以通过砂层。 而经过混凝沉淀的进入滤池的最大颗粒 尺寸一般为20 ~ 30 μm之间,还有很多更小的颗粒, 但滤池都能去除掉它们,说明不是 “筛滤”的作用。筛滤的机理无法解释。 经过多人研究,认为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水中的悬浮颗粒能够粘附与颗粒表面上,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被水流夹带的颗粒如何与滤料颗粒表面接近或接触, 第二、它们接近时依靠那些力的作用,使它们粘附于滤料表面上。(一)颗粒迁移 在过滤过程中,滤层孔隙中的水流一般属层流状态。被水流夹带的颗粒将随水流流线运动,它之所以会脱离流线而与滤料表面接近,完全是一种物理的力学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作用引起: 当颗粒尺寸较大时,处流线中的颗粒会直接碰到滤料表面产生拦截作用;颗粒的速度较大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流线,产生沉淀作用;颗粒具有较大惯性时也可以脱离流线与滤料表面接触(惯性作用);颗粒较小时,布朗运动较剧烈时会扩散至滤料表面(扩散作用);在滤料表面附近存在速度梯度,非球体颗粒由于在速度梯度作用下,会产生转动而脱离流线与颗粒流线接触(水动力作用)。(二)颗粒粘附 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当水中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时则在范德华引力和静电力相互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下,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上,或者粘附在滤料表面上原先粘附的颗粒上。此外,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会存在。粘附过程与澄清池中的泥渣所起的作用基本类似,不同的是滤料为固定介质,排列的紧密,效果好。 因此,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未经脱稳的悬浮物颗粒,过滤效果很差,这就是证明。基于这一概念,过滤效果主要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性质而无须增大颗粒尺寸。相反如果悬浮颗粒尺寸过大而形成机械筛滤作用,反而会引起表面滤料孔隙堵塞。(三)滤料层截留杂质的规律 粘附力和水流剪力相对大小,决定了颗粒粘附和脱稳程度。 如图:颗粒粘附力和平均水流剪力示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