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修订版).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 疾病无法解释的、 新的症状和体征。 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和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和疾病; 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 此外,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 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 )和迟发型反应(delayedtransfusionreaction )。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 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 immunemediated )和非免 疫介导(nonimmunemediated )两大类。这两者皆有急性和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和感染性的并发症。 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 (immune transfusionreaction )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 血不良反应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 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 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仅红细胞而言, 2002 年国际输血协会 (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 29个系统,200 多个抗原。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 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 非免疫介导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 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 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 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反应还可以按照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进行划分。 以上 4种分类方法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方法,他们之间既 有区别,又有交叉。例如,溶血反应根据病发缓急可分为急性溶血性 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根据免疫介导因素可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反应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输血反应, 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输血反应时,其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要进行综合判断。 输血不良反应的划分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 1. 普通药物成分稳定,而血液制品随着储存时间的不同, 其功能剂量有很大差别。2.一般药物质量安全的可控程度强,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血液制品要考虑到血液成分的活性与功能, 其病原微生物灭活问题一直亟待解决的难题。 3.药物不良反应仅涉及药物本身性质,输血不良反应涉及输血全过程,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 输血操作等主观因素。 因此,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输 血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 血后紫癜等;第二类:血液质量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如 AIDS、肝炎、梅毒、CMV 感染、疟疾、细菌污染引起的败血症等;第三类: 输血不当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如空气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原因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属于血液成分引起的免疫反应,大多 数发热反应与多次输入 HLA 不相合的白细胞、血小板有关。有人发现54% 发热反应患者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呈阳性,输血次数与阳性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由于多次接受输血或妊娠,受血者血中产生白细胞、血小板溶解而释放热源,导致发热反应。另外由于血浆中的 免疫球蛋白和结合珠蛋白等,因个体间差异能激发产生的同种抗体, 也可引起发热反应。 症状与体征 一般在输血开始 15分钟至2小时,突然发热、畏 寒、寒战、出汗,体温可达38~41℃。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血压多无变化, 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7~8 小时体温恢复正常。在全麻状态下,发热反应很少出现。 诊断 输血开始至2小时以内体温升高 1℃,并伴有发热症状。 受血者有多次输血或多次妊娠史,既往有输血发热反应病史,或受血者或献血者血清中有 HLA,粒细胞和血小板抗体。 鉴别诊断 应同轻症溶血性输血反应鉴定。 应同细菌污染反应相鉴别。 患者原发疾病引起的发热反应。 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但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反应较重者,将剩余血送输血科(血库)和检验科进行检验。 2)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口服阿斯匹林或地塞米松等。伴有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西泮,苯巴比妥等。 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1次。 4)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6.

文档评论(0)

恋慕如斯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6120125000023
认证主体深圳市龙华区玄龙信息网络服务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40300MA5GUQET1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