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并了解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和演唱特点。
2、知道这首歌曲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感受、体会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欣赏及模唱,进一步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曲艺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通过听唱、模唱学会京韵大鼓的唱腔。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在演唱中掌握曲艺音乐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曲苑杂坛》引出主题——曲艺艺术
二、新课教学:
1、问学生所了解的曲艺?介绍曲艺艺术,回答学生的疑问(曲艺与戏曲的联系)
让学生对曲艺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2、南北曲艺猜猜看
播放《重整山河待后生》和《蝶恋花、答李淑一》让学生辨别。
问生:为什么判断《重整山河待后生》是北方曲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南方曲艺?
教师作引导,引出曲艺艺术的特点一:曲艺是口语化的艺术。
3.播放韩红演唱《重整山河待后生》,学习北方曲艺——京韵大鼓。
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问题观看视频。为什么叫京韵大鼓?伴奏乐器?所表达的情感?
4.相关资料
京韵大鼓:也称京音大鼓。产生于清代末叶,起源于河北中部保定、河间一带,流行于京津地区。
在演唱上,以京音代替河间方言,并借鉴京剧的发音吐字方法,吸收京剧和其他姊妹艺术的唱腔,所以称为“京韵大鼓”,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京韵大鼓的表现力很强。
伴奏乐器:除了鼓、板外,还增加了三弦和四胡。
表达情感:《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情绪却是悲愤、沉重。 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这样一首歌曲呢?在古老的北京城,生活着一个大家庭,全家人四世同堂,幸福的生活着,可日本人侵华战争的枪声打响了,这个家族在战争中坍塌、崩溃。一家人的顶梁柱祁天佑,被日本人敲诈、勒索、最后被逼得投河自尽。他的三个儿子,有的当了汉奸,有的参加了八路军,全家的小宝贝——妞妞,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饿死。他们的朋友、邻居,有的被屠杀,有的苟且偷生,有的被逼疯。这些人正是那一段历史当中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真实写照。这个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名叫《四世同堂》。它记载了那个战火弥漫、我们民族备受屈辱的年代。《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介绍介绍演唱者骆玉笙。
5. 《重整河山待后生》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曲谱。请学生跟琴视唱歌曲曲谱。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先做简单的音程练习,以便更好地找到音准。
(2)练习切分节奏、空拍休止。
(3)朗诵歌词并加词学唱。朗诵歌词1遍,教师提示旋律进行与朗诵时歌词的走向紧密结合。例:“千里”两字,用普通话朗读和歌曲中的旋律的走向非常接近,唱的时候注意“qian”一定要唱成“q-i-an”,字头、字腹、字尾都要清晰地加以体现,特别是字尾要注意归韵。
总结说唱艺术的特点二:曲艺是说唱的艺术。(4)听原唱1遍。填词演唱,注意刚才练习的节奏,及注意词曲对位的准确性。教师纠正学生演唱的不当之处。教师请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6. 歌曲分析(1)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每段情绪有何不同?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补充:第一段由“千里刀光影”到“花香之地无和平”,歌曲通过下行级进及大起大落的旋律进行,来表现当时北平地区受日寇迫害时的动荡不安。第二段从“一腔无声血”到“重整河山待后生”一开始低回委婉的旋律及后来的上行级进到全曲结束时的最高音sol,表现了中国人民充满信心及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之情。(2)聆听教师范唱(范唱应注意每一句的情绪及咬字吐字),请学生讨论:如何演唱才能抒发出这种情绪?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补充:注意每句的旋律进行,气息饱满,咬字吐字等。请学生在书上标出“影、恨、夜、地、耻、去”这几个主要字,注意装饰音的演唱。总结说唱艺术的特点三:是叙事的艺术。
再次观看视频骆玉笙《重整山河待后生》总结本课内容
三、结束新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带有京韵大鼓风格的歌曲,知道了“京韵大鼓”是我国的一种曲艺形式。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上我们还将进一步走近曲艺,去关注和了解我国其它的曲艺形式!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情分析
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曲艺艺术的特点去思考。从视觉上让学生对曲艺艺术(京韵大鼓)有明确的感观和认识,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随乐哼唱《重整河山待后生》;,感受曲艺艺术的口语化、说唱性、叙事性的特点。以“三个特点”为突破口,可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另外,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状是:我们的学生身处农村,并且正处于学习紧张的关键时刻,很少有机会去感受这种形式的艺术。可以说学生对此的接触几乎为零。因而,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过大,关键不是急于使学生仅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化学_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5.4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Module 7 Unit 2 I was born in Quincy .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Unit8 SectionA 1a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8 SectionA 1a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第1节 电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7.3 根下2是有理数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7.3 根下2是有理数吗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1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 藤野先生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21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3.3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8 热爱生命(节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