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产品质量法(ppt53).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简介在本课程中,主要拟介绍:1、产品质量立法概况2、产品质量管理体制3、产品质量义务4、产品质量责任什么是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满足合理使用用途要求所必须具备的物理、技术、心理和社会特征的总合。包括: 1、产品的使用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2、产品的安全性:在操作或使用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免受侵害的能力。例如,对电器产品来说,通常包括其安全性能保障、工作电流大小、工作电压适用范围等质量标准要求。 3、产品的可靠性: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程序和能力; 4、产品的可维护性: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护时,能够迅速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5、产品的经济性:主要指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所付出或消耗成本的程度,及可获得经济利益的程度; 6、产品的时间性:交货期和数量要求的能力,及满足随时间变化及顾客需要变化而适用其要求的能力。1. 立法沿革1.1 1979年前的产品质量立法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由于实行严格的国家计划,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销售途径、销售价格等完全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等亦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方式取得,产品的质量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尽管按目前的标准看,可能相当一部分产品的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 1、在当时的技术及生产条件下,生产、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内在驱动力并不十分明显,因而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就并不十分突出。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决定了产品质量管理较多地采用了行政管理的手段,使产品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 体现在立法上,与这一阶段的总体形势相适应,产品质量立法可以说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1.2 1993年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单一的经济形式逐渐让位于多元化的、具有独立主体地位、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产品质量日益与生产、经营主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且,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国家对产品质量(其他社会事务亦同)的管理不再局限于行政手段,法制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与此相适应,在这一时期内,产品质量立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国务院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专项法规和条例。* 2、在其他相关立法中也对产品质量问题作了大量规定。 为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完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3 产品质量法的修订(2000) 2000年7月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修正,修正案共46条。修订后的产品质量法由原来的51条增至74条,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1.3.1 修订原因 1993年制订产品质量法以后,产品质量管理及质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于2000年对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具体原因为:1、有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产品质量意识淡薄;2、许多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弱化,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3、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猖獗。1.3.2 修订的主要内容1、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建立产品质量约束机制。 (1)明确了政府的产品质量责任(附录1. 1 明确政府责任); (2)建立企业产品约束机制(第3、12条修正案);2、补充、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执法手段,规定了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第13条修正案)3、加大了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将现行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罚款以违法所得为基数修改为产品货值额为基数; (2)加大了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处罚力度。4、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 (1)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本法第49条、第51条所列的产品或者以假充真的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应当予以没收。 (第60条) (2)规定了对为生产、销售假冒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或技术的机构或人员的处罚措施。(第61条)1.4 产量法的适用范围1.4.1 地域范围和主体 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是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产品的人和单位,包括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企业包括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如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合资、合作等; 调整的地区范围为中国境内。 既包括在我境内生产的,也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的。但应当指出的是,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内,不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1.4 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1.4.2 产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