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1卷高考试题语文有解析.pdf

2020年全国1卷高考试题语文有解析.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 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是由众 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 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 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 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 “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 “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 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 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 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 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 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 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 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 一种家庭伦理规范, 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 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 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 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 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 “人道”与“天道” 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 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 ,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 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 “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 体现了孔子“爱人” (“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 “孝”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 而是基于 “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 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 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 “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 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 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 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 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 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 , 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孝” 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 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 的位置。 B. 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

文档评论(0)

小光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赛罕区发光网络技术服务部
IP属地内蒙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05MAC8HM2M1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