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南美洲流行地区,人群中某些个体很高的血清阳性率和带菌率,有力证明这些个体已成为病原体的保存宿主(reservoir)。 传播媒介:白蛉(Sandflies)属双翅目毛蛉科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是一类体小多毛的吸血昆虫。我国虽然没有该病的报导,但仍然有媒介昆虫的分布,已知全世界白蛉有500多种,我国已报告近40种。 最好的控制措施是用杀虫剂杀灭白蛉。使用抗生素能降低Oroya 热的病死率。该病目前还没有预防的疫苗。 汉赛巴尔通体(B.henselae) B. henselae感染人类,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报导,已从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体内分离到,是目前所有巴尔通体病中流行地区最广的猫抓病(CSD)病原体。有数据显示,B. henselae 感染引起的巴尔通体病,接触猫是最重要的暴露因子。在B. henselae引起的猫抓病患者中,有89%的形成菌血症。此外,从美国和日本的调查中发现,家猫(所有年龄)中巴尔通体的携带率在9~41%。 传播途径是通过猫的抓、咬和感染跳蚤的叮咬。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跳蚤可能也是一种中间宿主。 B. henselae 是目前已知巴尔通体菌中,唯一可以不通过节肢动物,就能直接感染人的细菌。在我国,已有多例猫抓病的临床报导,栗冬梅等人从山东省家猫中分离到了B. henselae。 控制措施:免疫功能低下(immunocompromised)者,避免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使用抗生素治疗被感染的猫和人,预防接种猫并杀灭猫的寄生蚤。目前还没有人用疫苗,但在国外,猫的预防疫苗已经开始使用。 五日热巴尔通(B.quintana) 战壕热是以人虱(Pediculus humanus)为传播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叮咬病人被B. quintana感染的人虱能够永久性地通过粪便向体外排泄B.quintana,病原体从皮肤破口(例如叮咬后的抓痕)进入而感染人体的。人虱长期向外输出病原体。传播媒介的产生是由于过度拥挤和缺乏卫生条件所致。然而,在城市内部和人虱关系不明显的人群,如HIV感染者、无家可归者、酗酒者及有色人种等,均发生B.quintana感染,被称为“城市战壕热(urban trench fever)”。虽然与“城市战壕热”有关是什么节肢动物还不完全清楚,但它可能就是储如虱子、跳蚤一类的吸血昆虫。 控制其传播仍然是灭虱和改善卫生状况。本型巴尔通体没有相应的疫苗。 伊丽莎白巴尔通体(B.elizabethae ) B. elizabethae的流行病学至今不清。 从心内膜炎患者体内分离到该型巴尔通体,但病人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无法判断是接触何种小型哺乳动物引起的。推测可能是由于病人本来就存在的一些易感因素(心脏瓣膜畸形、免疫抑制、HIV感染等),造成B. elizabethae感染。白瑛等人在我国云南省的调查中发现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及人感染B. elizabethae的血清学线索。 临床诊断及治疗 临床诊断 抗菌素治疗 临床表现 猫抓病(CSD) 杆菌性血管瘤(BA) 杆菌性紫癜(BA) OROYA 热 战壕热 心内膜炎 菌血综合症及不明原因出血热 猫抓病(CSD) CSD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皮肤肉芽肿样(丘疹或脓疱)病损,它出现在被感染猫抓伤或咬伤后的一周内。皮损及周围地区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感染后2-3周,伤口所在部位的局部回流淋巴结发炎,其特点是单侧。像皮肤丘疹、淋巴结炎的病理改变为肉芽增生和小脓泡,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导致淋巴滤泡增生肥大。除了皮肤和淋巴结的损伤以外,CSD病人还出现中等程度的发热和胃肠道症状,也有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肺、肝、脾和眼部的并发症的报导。在8-12周以内,CSD淋巴结炎能自愈(self-resolves)。 丘疹Papule 局部淋巴结肿 局部淋巴结肿 菌落形态 巴尔通体菌落很小,直径在0.5~3mm之间,圆形的白色或者灰白色,菌落有半透明的和不透明的。菌落生长一段时间后,从干燥变为粘稠。刚分离培养的菌落附着在培养基上呈并凹陷状,这种性状经过几代体外培养后消失。次代接种,只需要2~5天就能看到菌落。这种菌落的变异是由细菌表面抗原结构的变异引起的。 培养一周左右的菌落形态 培养8周后的菌落形态 生 化 反 应 巴尔通体在生理学上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它是非发酵需氧菌,不发酵葡萄糖;氧化酶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阳性。在标准生化实验中,巴尔通体是生长在不含血液成份的环境中,因此利用生化试验鉴定巴尔通体是没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实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慎重。如果培养基中加了血液成份,实验结果就会显示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乳糖、麦芽糖、蔗糖)而产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四单元我们的生活空间 单元教学课件 2025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 NB_T 20006.5-2021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 第5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用锰-镍-钼钢锻件.docx VIP
- 肾衰竭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处理与护理.pptx VIP
- 双诺希胶囊2定稿).ppt VIP
- 【低空经济】无人机防反制系统设计方案.pdf
- 2025年甾体激素原料药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中医经络面部美容》课件.ppt VIP
- 2025智算中心行业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PPT课件.pptx VIP
- 油料配送操作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