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高三期中试卷解析版.pdf

北京市朝阳区20162017高三期中试卷解析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朝阳区 2016-2017 高三期中试卷 (解析版 ) 北京市朝阳区 2016—2017学年度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2016 .11 本试卷共 7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8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 8题。 材料一 “流寓 ”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 “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 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 ”在这一语境中, “流寓 ”可解释为流离寓居。《辞源》将 “流寓 ”解 释为 “寄居他乡 ”。《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 “‘流寓 ’亦作 流庽‘ ’:流落他乡居住。 ” “流寓 ”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 “流 ”字。如果理解为 “流动 ”,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 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 “流寓 ”。如果理解为 “流落 ”、 “流放 ”的话, “流寓 ” 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流落 ”一词有 “漂泊外地,穷困失意 ”含义, “流放 ”则是古代的 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流寓 ”是指 “不得已 ”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比如进京考取进士, 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 这就不属于 流寓“ ”;而在京屡考不中, 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 “流 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 “流寓 ”。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其 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 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 “二王八司马事件 ”,两大文豪刘禹锡与 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古今 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 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 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 方,如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 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 取材于李永杰《 “流寓 ”概念探源》 ) 1. 根据 “材料一 ”,下列关于 “流寓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流寓 ”的本质是离开本土移居他乡。 1 / 13 北京市朝阳区 2016-2017 高三期中试卷 (解析版 ) B. “流寓 ”必须是 “不得已 ”的客居他乡。 C.流寓既包括社会原因也含有个人原因。 D.流寓地不完全是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 2. 下列文人的称呼与 “流寓 ”有关的一项是( 2分) A.三闾大夫 B .东坡居士 C .范文正公 D .七绝圣手 【答案】 1. B 2.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 项 “必须 ”错误。原文表述是 “‘流寓 ’是 指 不得已‘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