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二中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七)(无答案).docxVIP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七)(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PAGE # -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高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7)(无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 — 3题。(9分,每小题3分)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 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 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 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 “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左右莫不 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费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 阂。帝闻善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日: “《田令》 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①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 时被水年饥.及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寸上》) 【注】①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 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即指做官的人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乃诏香殿下A 『乃诏香殿下 A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J乃悉以赋人 1一东野云,汝殁以 六月二日 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香在家尽孝. 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甚见爱敬 B ? I 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贻不免丧 D T I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 为国尽忠.严于律己的一组是( ) ②思慕憔悴,殆不免丧③拜尚书郎,数陈得失 ②思慕憔悴,殆不免丧 ③拜尚书郎,数陈得失 ④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 ⑤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 ⑥伐冰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 ⑦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⑧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A.②③⑥ B.①⑤⑥ C.③④⑦ D.④⑦⑧ 3.卜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卜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文强从小失去母亲,为其尽孝,因思念母亲而面容憔悴。人们感动于此,称赞他 特别孝顺。 B.在他任魏郡太守期间,把郡内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还督促他们耕种。 C.黄香曾经被解除过郎中一职,后来又被肃宗召见,去读没有读过的书。 D.黄香官为尚书郎,屡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受到皇帝赏赐。他恪尽职守,曾经昼夜 不出官署大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 (4分) 译文: (2)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6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说明。(3分) 答: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 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5分)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