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俗方是真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脱俗方是真美 高中名著导读《谈美》:在物我之间赏美 在今年3月23日,纸条君曾推送过一条关于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音频纸条,囿于篇幅,其中提及朱先生早期代表作《谈美》,只是浮光掠影,一笔带过。作为朱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谈美》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逐层展开,依次从“免俗”“美感态度”“艺术和实际人生”等角度娓娓道来。 《谈美》一书汇聚了朱光潜先生早年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以及他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实在值得每一位小纸条细细品味。今天,纸条君就先给各位小纸条做一期《谈美》的导读,带大家领略朱光潜先生深邃的“美”的世界。 想了解朱光潜先生的小纸条,可以点击下方文章链接哦~ 朱光潜: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在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中,单独写下了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在那 脱 “俗” 美 是 最 没 有 用 处 的 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首先提出一个假设:三个人,一个木商、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看一棵盘屈高举的古松。虽然三个人“知觉”到的是同一棵古松,但木商知觉到的只是一棵用途为何、价值几何的木料,植物学家知觉到的也只是一棵叶是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木商和植物学家都无法脱离实用态度和科学态度来看古松,因此他们未能感受到古松的美,他们得到的只是古松在实际生活的用处和价值。 从狭义来说,美是最无“用”的,它既不能有益于赚钱,也不能有助于科学的辨伪。朱先生认为,要想感受到“美”,就要脱离实用的角度和科学的态度。只当眼前的古松是孤立绝缘的唯一,它不仅与实际生活的架屋、制器、赚钱无关,也与它的科学分类、科学价值无关:在美感的世界中,这棵古松因孤立绝缘而体现出其本身的价值。 用法解析 相关主题:对有用和无用、实际和不切实际的思辨、对现代生活的讨论等,如2018年天津卷《器》,2014年辽宁卷《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示例: ??“用处”和“美”一直是一组难以调和的对立。当下,出于经济效益等考虑,“美”被置于“用处”的领导之下,“美”不“美”要看有没有“用”。但朱光潜先生在80多年前就明确反对这种论断。虽然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美”的事物往往无益于解决温饱,但人性既然是复杂的,需求也是复杂的。美的需求虽然不能满足肉体的饥渴,但却能满足精神的饥渴。而在浮躁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或许最无用的“美”对我们才是最有用的吧。 当 局 者 迷 艺 术 和 实 际 人 生 的 距 离 朱光潜先生在书里谈到,艺术和实际人生必须要维持一段适当的距离。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陪他当垆卖酒。在当时的人来看,卓文君失节是一件“秽行丑迹”,但我们现在却把卓文君这段情史传为佳话。俄国诗人叶赛宁曾写过组诗《无赖汉之恋》,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无赖汉、妓女不吝赞美,在当时却因此背上了“顽废诗人”的恶名。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却认为这组诗透露出了他心灵深处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悲悯。 究其原因,发生在卓文君和叶赛宁身上的这种反差就是因为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往往不能跳出极繁复的社会现实而欣赏美丽的意象。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们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艺术。适当的距离是感受真正的艺术的前提之一。我们必须要认清艺术是艺术,实际人生是实际人生:如果混为一谈,就难免会出现村夫入戏太深、上戏台杀曹操的惨案了。 用法解析 相关主题:保持距离、保持客观、多角度思考的讨论等,如2018年全国卷二《对战机防护》,2012年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示例: ??在《谈美》里朱光潜先生谈的是欣赏艺术需要和实际人生保持距离。事实上,实际人生也需要这种“跳脱当下”的警觉。无论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是“多角度想问题”,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抽身而出”和“保持距离”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外乎“精诚”两字,但对方向的正确把握才是“精诚”有效的前提。一味地低头看路而缺乏仰望星空、错过指引方向的星光,就会有误入歧途甚至是死路的危险。适时地让自己抽身而出,以一个保持适当距离的旁观者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才能适时纠错,才能不错过路旁的风光。这不仅是欣赏艺术、获得美感的真谛,更是做人做事业的诀窍。 “超 以 象 外,得 其 环 中” 冷 冽 和 热 烈 之 间 的 情 感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我们时常能听到类似的埋怨:“可惜我不是一个作家,否则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说。”乍听上去,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朱先生对此则认为,艺术是离不开热烈的情感和材料的生活,但艺术所用的情感和生活并不是原生的而是经过反省的。以自身主观的感情和经历作为创作原料的艺术家,时常要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创作,以保证自己

文档评论(0)

156****0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