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x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x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二、教学重点;(5)魏晋时期,重点介绍此时的多元文化及文化成就; (6)隋唐时代,重点介绍唐文化繁荣的背景及气魄,唐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7)宋元时期,重点介绍宋代的雅与俗,宋元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元杂剧的文化意义; (8)明清时期,重点介绍明清两朝对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 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大汶口遗址 ;三、原始观念文化;四、原始社会组织;母系氏族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母系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女娲氏、庖牺(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随着男子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 虞舜);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已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五、上古文化分布:;(3)苗蛮文化集团:主要活动在湖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伏羲 女娲 ;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1)确立了宗法分封制。 (2)确立了礼制。 吉(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 、凶(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军(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宾(接待宾客之礼) 、嘉(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五礼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3)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激烈的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在相互兼并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传播和影响,各种不同的新文化应运而生。 第四,竟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学术环境活泼浓厚,滋养了不同的文化学派。 第五,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也进一步促进了当时诸子峰起,学派林立的局面。 ; 二、百家的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西汉司马谈将诸子百家概括为“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刘歆又补充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形成了十家有影响的学派。 (一)儒家 1、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十五岁即“志于学” “三十而立” 五十一岁才“见用于鲁 ” 五十五岁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活;2、孔子思想内容;(2)“礼”;“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恭而无礼则劳(劳累), 慎而无理则葸(胆怯),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 无礼则绞(扭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 (3)“中庸” 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 他赞赏尧所提出的“允执其中”反对“过”与“不及”。子贡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又问:“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愈:胜过,强些。) ; 孔子主张“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莲池区卓方网络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FXTU3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