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PPT课件 1. 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 生活适应问题 :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 学习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等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等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由自慰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 就业问题: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 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焦虑障碍 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心境障碍 (1)焦虑障碍 特定对象恐惧症 社交焦虑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 (2)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也称性行为变态,是指与生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 常见的性行为变态有性欲倒错,比如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异装癖和施虐癖等。还有一种性心理障碍叫性别认同障碍,指具有与一个人自身生物性别相反的性别认同或性别感。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缘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 (4)心境障碍 抑郁症 自杀 3. 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个体原因 家庭原因 学校教育原因 社会原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PPT课件 欢迎新同学 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总目标 :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教学目标 3、素质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考核方式 1、学期小论文(20%)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成长报告。  收集大学生某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写出分析报告。 2、课堂作业  和小论文共同计入平时成绩。 3、考试(80%)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 认识自我 学会学习 学会交往 情绪管理 善用网络 恋爱与性 人格优化 生涯规划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含义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含义 一、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含义 一、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 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 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 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健康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 ――(美)艾森伯格 ㈠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㈡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㈢ 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 ㈣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㈤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 ㈥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 一、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㈠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这种依据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 “与众不同即变态” 不健康 不健康 ㈠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优点: 可使心理健康状态客观、具体、可量化,便于比较和

文档评论(0)

180****1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