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雍正春耕图;北京天坛祈年殿;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夕阳与曙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材料一: 僇力本业(农业)……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 —战国;; 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其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执,同“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 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国势蒸蒸日上。商鞅的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代的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主要
措施:;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 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
② 加强控制农民,保障国家安全,维护阶级
基础。
③ 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①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
不到正常发育。;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发展水
平?;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 ;二、工商业的管理;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三、“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影响:; 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妻络夫织,甚好过活。……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辛勤积攒,平生所得,共计八枚银锭,腰间束以红绒,“缝在一个暖枕之内,自谓万无一失。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国家
政策;;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认识;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据统计,明前期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达到30万人,加上为官营手工业服务的民夫共约180万人。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从古代经济政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