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卖小吃故事
篇1:90后小伙开李二哥馅饼店日卖三千个
大城闹市,人流如潮,黄金宝地。“人流就是钱流”,似乎是铁定法则。
但90后小伙冯锦虎认为不全如此,他的创业心得是,得有三个“W”,特别是卖吃的,卫生好、味道好、位置好,三者缺一不可。
打工半年自立门户
1992年出生的潜江小伙冯锦虎,高中毕业后外出闯荡,做过各种工作。今年初,他到一家馅饼店帮工,迅速掌握了全套技艺。
半年后,冯锦虎意识到创业机会来临,就去和堂兄冯井庆商量,冯井庆1987年出生,武汉理工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为武汉一家著名药企研发人员,井庆完全同意锦虎的创业规划,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锦虎创业。
一个好汉三个帮,冯锦虎又找来了好哥们沈军一起创业。今年10月24日,“李二哥馅饼店”在武昌广埠屯资讯广场对面闪亮登场了。
锦虎的店子,只有十多平方米,放下一台高大的烤饼设备后更显狭小。但冯锦虎和他的伙伴,把店子布置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做饼的操作台、卖饼的保温藤萝筐,各有分区。里面还会有四五个人同时工作。瑟瑟初冬,只见冯锦虎揉面、包馅儿、烤饼、刷油、出炉,一气呵成。黄澄澄的馅饼,惹人食欲。馅饼种类丰富,有咸甜两大类。甜的有豆沙等馅,咸的有鲜肉、牛肉、葱肉、辣菜、酸豆角等品种。
3个W的创业心得
这家经营月余的李二哥馅饼店,目前形势十分乐观,每天卖饼超过三千个。锦虎说人手已经不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加盟他们的队伍,一起干。
锦虎说,开这个饼店,除了房租,他最大的投入就是一万元的烤饼设备和八千元的加盟费,然后是他半年时间的勤奋学艺打工。
“只要肯吃苦,馅饼的全套制作技术是不难学会的”,锦虎说,做饮食,特别是快餐饮食,三个“W”是必不可少的。卫生好是基础,味道好是关键,位置好是引擎。
针对不同特色的餐饮,“位置好”也有不同的含义,并不是说只要在大街上,人流如潮,你随便开个什么餐店都合适的。
“卖饼也分季节,冬天卖饼生意好,夏天就不一定了。”冯锦虎对此十分清醒,不过,堂兄是他的智囊——冯井庆下班后会到店里帮忙,并对每天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每天的经营策略。
篇2:炒螺蛳炒出两辆宝马两套房
老头,在富阳话里有“精力旺盛捣蛋鬼”的意思。陈凡小时候就是个“老头”,他爸爸陈荣明回忆:这孩子最喜欢“捞手舞脚”。很快,他便在学校里有了“凡老头”的绰号,时间长了,连父母都管他叫这个。
十七年前,38岁的陈荣明带着老婆和15岁的儿子离开新登老家,在杭州古荡益乐路开起了夜宵店,就叫“凡老头”。他们当时都没想到,这家小店最终会成为杭州小吃界的一个传奇;当然,也没料到一家人此后十几年的全部生活,都会像上了发条的表针,围着这家店一刻不停。记者吴轶凡文/摄
一年只关一次门
“凡老头”是一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店,主营炒粉干、盖浇饭、砂锅、鸭头、鸡爪、小龙虾,以及炒螺蛳。店里一共七八个人,包括陈荣明两口子、陈凡、一个老家带来的厨师、几个请来帮忙的阿姨,以及陈凡的弟弟陈义。
他们的排班表是这样的:陈凡从凌晨1点到下午3点;陈荣明两口子从早上9点到午夜12点;陈义和厨师从下午四五点到次日早上四五点。每个班头12到15小时不等。
这种作息维持了很多年。除了每年春节回老家那几天,陈凡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过夕阳。
这几乎是一家永不打烊的小吃店。
不打烊,是因为生意好得根本停不下来。你去吃午饭,排队;你去吃晚饭,排队;你晚上去宵夜,竟然还有人排在你前面!全家所有人都紧张地各司其职,几乎连聊句天的工夫都没有。即便是每天四五点夜宵结束,他们也不得闲,又要紧张地准备新一天的食材和卤味。
偶尔空下来,陈荣明会看着店里的卷闸门感慨一下:“这个门,我一年只拉下来一次,拉上去一次。”
螺蛳“随便烧烧”
“凡老头”每天要卖掉近千只鸡爪、几百个鸭头。最俏的是螺蛳,每天只有四十来斤,尤其在这个人人都会点盘螺蛳的季节,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螺蛳就在附近菜场买,也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老户头。“卖家是个五常那边的老头,他的螺蛳都是村里老人每天在小河里摸上来的。”陈凡说,“生意做久了,质量有保证。我们进的螺蛳往往还比别人贵一点,但东西好就行”。
这里的螺蛳并不浓油赤酱,但很入味,口感较辣。或许是因为食材质地不错,除了肉质厚实嫩滑,也保留着河鲜原始的鲜味。
秘诀在哪里?
陈凡笑了:“哪里有什么秘诀。说难听一点,我们也就是大众口味,随便烧烧的。”
令人惊讶的是,他自己并不爱吃螺蛳。来杭州之前,也不会做菜。“多琢磨,多练习,总能做好的,十几年下来,你也烧得出来。”他哈哈哈地笑开了,“但有一点,我们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