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故事
:
司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问道:“不忧愁,不畏惧,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呢?”
司马牛常常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忧愁。子夏安慰他说:“我听说过‘生死由命运来主宰,富贵由上天安排。’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自《论语?颜渊》
相关人物介绍:
1、司马牛,孔子的弟子。复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宋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提到过他,说他多言而躁。
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传说他的哥哥桓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故《论语》中有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言有兄犹无。而他的同学子夏则回答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述而》中有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
2、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活了一百多岁的卜商先哲,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传播儒家学说上,独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学笃志,传授五经,后世治五经的学者,大都认为他们的学说托之于卜商的传授;他不但学识渊博,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更重视躬行实践,讲究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讲学,离群索居,继承孔子的未竟事业,活到老,学到老。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肯定其文学能力。
子夏的生活较为清寒。《说苑·杂言》称他为人甚短于财;《荀子·大略》则说子夏家贫,衣若悬鹑。但这也造就了他的孤独傲慢和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他说: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銙于五兵,而辞不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
别人劝他出仕以改变处境,他表示不愿去争蝇头小利,以免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子夏表示: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孔门弟子的不同特征,连齐国的晏婴都有耳闻,《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记晏婴曰:臣闻仲尼居处情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意志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与颜回等人在一起可以积德行善,而与子路、子夏在一起,则可以免于气郁而疾,意志不通。在这里子夏为人爽直,无所畏惧的特征被突出地体现出来。
子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交友时有一定的选择,所以孔子预言自己去世后子夏会更进步。《说苑·杂言》记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还说悦不如己者。子夏与子贡端木赐不同,子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正是自己不断进步的前提。《说苑》这里的说法应当是可信的,《论语》中的一段记载正可以作为佐证。
《子张》记曰: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拒人也?
《论衡·知实》引《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然后评论说: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子夏有圣人一体而不具,与颜渊等人还有一些区别。《大戴礼记·卫文子》记有子贡对子夏的评论: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这基本概括了子夏的为人性格特征。
子夏曾经收徒授学,所收门徒可能为数不少。《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防传》注引《史记》曰:孔子没,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论语·子张》中记有子夏之门人与子张的对话,《墨子·耕柱》也有关于子夏之徒的记载。子夏在魏时所收弟子可能为数不少,《世本》之《秦本·姓氏篇》称魏有子伯先,子夏门人,居西河;《史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