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坛经》两则
禅宗南宗始祖——慧能
慧能 (638 - 713) ,亦作“惠能”。唐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被
推为禅宗六祖。 本姓卢。 世居范阳 ( 治今河北涿州 ) ,生在南海 ( 今广州市) 新兴。据说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
学佛出家。慧能于公元 672 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
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
塑像, 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 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慧能被授为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 37 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 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 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 《六祖坛经》。
《坛经》是“具有中国特色”佛教——禅宗的代表性经典,是中国至今佛典中唯一的 “经”。它全面阐述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它的中心思想是 “见性成佛”。 《坛经》不仅是一部中国佛教特有名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一, 以其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也做出了贡献。 《坛经》有五大特点:①简明化。高度浓缩了佛教宗旨与修行方法, 直截了当地提倡个人反省自觉,顿悟成佛。②中国化。六祖是中国禅宗
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前五代尚不具备此意义。③普及化。 《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
文风不像其他大经深奥晦涩, 故适合大众学修。 ④革命化。 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 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觉悟,可谓一场认识上的革命。⑤ 实践化。《坛经》立意在现实可行,将最重要的真实道场安置于个人的“念头”,可谓方便
至极。
《慧能受法》 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 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 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 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 实际是弘忍安
排接班人的过程。
《南能北秀》说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在弘忍死后,应武则天之征入长安,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更, 唤慧能堂内, 说《金刚经》。到了夜里三更时分,五祖叫慧能 到 佛堂里,讲解《金刚经》
给他听 。
说:讲解。
慧能一闻,言下便悟。慧能一听,顿时就能领会。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悟:领悟,明白。
其 夜受法, 人尽不知。 便传顿那天夜里传授佛法,外人都不知道。就传授顿悟
法及衣: “汝为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 代之法并把袈裟传给他:“你做六代祖,袈裟可以做信物,一代
代相传; 一代传下去;
其:指示代词,那。传:前一个“传”为“传授”。后一个“传”为“留传”意。信禀:信物。
法以心传心, 当 令 自悟。” 五祖言:“慧能! 佛法讲究以心传心,应当让学习者自我领悟。”五祖说:“慧能!
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自古以来,传授佛法相当危险!
当:应当。气如悬丝:意思是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比
喻相当危险。
若住此间,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如果你停留在这里,有人害你,你立即从速离开。”
住:停留。即: 即刻。去:离开。
南能北秀
世 人 尽 传 南 能 北 秀,未 知根本世上的人们都流传“南宗能北宗秀”的说法,却不知道事情的根本
事由。原因。
事由: 原因。
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再说神秀禅师,在湖北当阳玉泉寺担任住持
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并修行;慧能大师则住在广东韶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
法 即 一宗, 人有南北, 禅宗南北二派的 佛法虽然都是同一个宗派,传人却有南北的分别,
因 此 便 立 南 北。所以就有了“南能北秀”二宗的分别。
法:佛法。即:虽然。
何 以为什么会
渐 顿? 法即一种, 见有迟疾, 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呢?佛法本来也只有一种,人的见性有迟有疾,
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 见性迟就是“渐”,见性疾就是“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见:指见性。
法 无 顿 渐, 人 有 利 钝, 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
故 名 渐 顿。所以才有渐、顿之别。
利:敏捷。钝:迟钝。
对应学生用书 P40
诵读《慧能受法》 ,完成以下各题。
[ 突破词句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说.《金刚经》 ( 讲解 )
慧能一闻 ① ,言下 ② 便悟
. ..
①( 听) ②( 顿时 )
便传顿.法.及衣 ( 顿悟法门 )
衣将为信.禀.( 信物,凭信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