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漆器中雕刻手法的发展与应用
在八千年漆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法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活力的部分。技法的发展又受到工具、制漆技术等其他工艺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技法。在青铜器生产十分发达的商代,受青铜工艺影响出现了最早具有浮雕效果的漆器。1973年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中发现了饰有饕餮纹、雷纹、夔纹等图案,这些纹饰大部分采用雕刻后髹漆,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呈现出美丽的浮雕效果,这些残片是商代最为精美的漆工艺。
漆器中的雕刻手法可分为装饰部分和造型部分。由于战国时期进入了铁器时代,冶铁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工艺美术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推动工艺美术技法的发展。漆器在战国时期大部分为木胎,铁制工具使漆器胎体在造型上有了更多可发挥的空间。在装饰方面,战国时期开创了针刻技法;汉代出现了堆漆(以前学术界认为雕漆起源于唐代,但在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中,一件“剔犀云纹圆盒”被认为是汉代至三国时期的器物);自隋唐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应用于佛像装饰;元代雕漆盛行并延续到清代;清代脱胎漆器开创了印锦工艺。在造型方面,战国时期出现了雕刻与彩绘相结合的形式,如镇墓兽乐器动物形食用器等;南北朝时期纻胎佛像兴盛;宋代花瓣形漆器;清代脱胎漆器在造型表现上更为多样。
一、起源
从出土的漆器残片和器物可知,漆器以食用器为主。在距今七千多年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到稍晚一些的遗址中出土的漆器,大都为食用器。漆器相对于青铜器,用于制作食用器有着天然的优势。青铜器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氧化,在食用中带有金属的腥味,但是漆器在使用时隔绝水分、无味、具有防腐抑菌的效果。从残片和器物的装饰效果上来看,雕刻描绘的饕餮纹、雷纹、夔纹和镶嵌绿松石,漆器纹样的表现效果与青铜器十分相似。可以说,漆器正是通过借鉴青铜器的纹样和效果使自身得以发展。
战国冶铁技术的提高,使漆器在装饰手法和造型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装饰手法上,针刻技法的出现打破了漆器装饰图案原本单一的彩绘手法。铁器的发展,使雕刻工具更为锋利,浮雕图案更为精细、清晰,打破了单一层次的雕刻,出现了多层次、叠加式的浮雕效果。如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彩绘瑟纹饰正是彩雕和彩绘的手法表现:瑟尾彩雕,自尾岳左侧,雕以饕餮为主体的纹饰,饕餮鼻、目清晰;饕餮纹上复又浮雕着大小不等的龙、蛇躯体,正中两龙对峙,两边各有七条小蛇,将四个栓琴、弦的木枘环绕其间。在造型表现上,出现大量的动物造型,如荆州雨台山427号墓出土的彩绘木雕鸳鸯形漆豆,盖与盘以子母口相扣合,内呈椭圆形,外作静睡的鸳鸯状,即鸳鸯作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爪、尾略上翘状。其头、身、翅、脚、尾等均系浅浮雕,雕工精细,形象逼真。1987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彩绘凤鸟双连杯全黑做成凤鸟负双杯状。前端为头颈,后端为尾翼,中间并列两个桶形杯,凤鸟的双翼雕刻在两杯前部,展开似在飞翔,鸟头微昂,鸟头、颈、身、尾遍刻象征羽毛的鳞状纹出,两杯底外侧各接一雏鸟形足,鸟双翅上展,双足蜷曲,作飞翔状。此物将美好寓意和实用性完美融合,体现出古人的设计高度和深度。从战国时期出土的漆器能看出漆器的使用类型更为丰富,乐器、家具、兵器等都大量运用了雕刻手法,而且不论是装饰还是造型雕刻技艺,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漆器逐渐呈现轻、薄、保温、耐腐等特点,比青铜器更为实用。战国以后随着传统礼制的崩溃,许多青铜器被漆器所取代,这是战国时代乃至秦汉漆器工艺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发展
汉代在针刻的基础上加以金粉装饰,开创了戗金工艺,其效果与青铜器上的金银错工艺相似。针刻技法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纹样细如游丝,以云气、仙人、异兽等图案为主,线条纤细飘逸。同时出现了最早的堆漆工艺,堆漆是利用漆粘稠不易展开的特性,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呈现出浅浮雕的效果,堆漆手法一般与线描相结合以表现装饰的图案效果。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黑地彩绘棺描绘的神怪,其眼、牙、爪和肌肉有着明显的突出,使神怪的形象更加真实、富有装饰感。剔犀云纹圆盒,盒上的一些纹饰和工艺与汉代漆器的特征极为相似,盒子的边上云纹与汉代云纹十分相似,盖上的云纹又呈现出如意云纹的原始状态。此盒剔犀工艺与后代完全采用刀刻不同,而是采用雕刻加打磨的手法。汉代漆器鼎盛,在装饰手法上沿袭了战国时期的手法,同时对漆工艺又有所创新,对后来各个时期漆工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纻胎造像广泛运用于“行佛”,推动了漆工艺的发展。唐代陶瓷窑厂众多,金银器深受上层社会热捧,漆器逐渐被取代。但是在佛教中纻胎造像依然流行,漆线雕的出现丰富了佛像的装饰,一直流傳至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特定的政治经济形成特定的哲学文学思想,影响着工艺审美的要求和发展。宋代的人文审美和理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漆工艺甚至整个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