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分析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使我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5000年的保证。丝弦锣鼓做为我国特有的音乐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丝弦锣鼓;传统文化;传承 一、发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硬实力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经济硬实力是有形的载体,文化软实力是无形的延伸。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一个自信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至今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有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证明,更是我国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和基础。我国坚持走一条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兼顾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保护和传承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丝弦锣鼓作为湖北地区土家族一种特有的乐器,他所承载的是湖北土家族独特的音乐文化。它融合了各地的文化特色,是我们探索古代历史文化的线索和依据;它参与了当地居民生活中各种重要的时刻,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精神寄托;它体现了当地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丝弦锣鼓是我国独有的音乐文化,它的传承和发扬能帮助我国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身的魅力。 二、丝弦锣鼓的发源 丝弦锣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吹打乐,多流传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丝弦锣鼓以建始县本地的薅草锣鼓为基础,经过吸收曲牌体戏曲,逐渐形成了新的鼓吹乐,后又融合了板腔体的戏剧形式,形成了今天的丝弦锣鼓。丝弦锣鼓顾名思义是由丝竹管弦乐器如京胡、京二胡、月琴、唢呐等和锣、鼓等打击乐器共同演奏的音乐。它是土家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相互交融的产物,体现了土家族人高超的音乐造诣。丝弦锣鼓最初并不是单纯为演凑而生的,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自古为入蜀门户,史称“楚蜀咽喉”,各种文化出川入川,必经此地。建始县建县于三国时代吴永安三年,已有1700多年历史。宋、元、明代皆属四川夔州府,至清代“改土归流”,改属恩施。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版图状似蘑菇云,总人口51万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6.72%。2建始属土家族、苗族聚集区,加之“八山半水分半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居民们只能依山而生,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之中,但这也造就了融彪悍、淳朴、温情于一体的山民个性,更造就了他们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豁达的生死观。通常山里的居民只能以喊话的方式进行沟通,渐渐就演变出“喊歌”这样形式的民歌,来传达他们的观点思想,以及在播种收割前的喜悦。锣鼓就是随之产生的,山民们在集体劳作时表演薅草锣鼓,既是为辛勤劳作的人加油打气、打消困乏,也可以驱逐山中的野兽,防御野兽的袭击。建始地处古代巴文化流布区腹地。两千多年来,荆楚文化、蜀渝文化以及溯江而上的长江中下游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使得这里的文化呈现以巴土元素为主色调、糅合诸多异地文化元素的复合状态。丝弦锣鼓就是始建居民将本地特色的薅草锣鼓和其他外来文化结合起来的典型代表。 三、始建丝弦锣鼓的发展现状 丝弦锣鼓在古代是当地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不论是庆典、劳作或是祭祀都会有丝弦锣鼓的演奏,但在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下,它的发展并不乐观。首先,用途缩小。相比起丝弦锣鼓,现在的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现代音乐,因此,丝弦锣鼓的适用场合越来越少,自古红白二事是人们最为看重的仪式,但随着新一代的成长,丝弦锣鼓越来越少用于红事,只有在白事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由于缺少相关保护经费,缺少政府、文化部门的引导,民众不能对丝弦锣鼓形成正确的认识,目前已形成丝弦锣鼓只用于白事的固定思维。其次,缺少专业保护。尽管建始县的非遗保护工作较之其他县城,起步较早的。到目前为止目前建始县的非遗项目已经申成功的省级项目有3项,洲级的有7、8项。其中的省级非遗项目为喜花鼓(黄四姐)、丝弦锣鼓、南乡锣鼓(巴东、石门)。建始县共有34项可申非遗项目,但目前有文字记录、音频、视频资料的仅有11项,目前建始县2011年出版的《湖北省建始丝弦锣鼓田野普查资料》现保存于民宗局。虽然已建立了多处挂牌保护传承基地,且基地配备有各项传承人,但是无专项保护基金,费用都是由文化局等相关机构划出经费。文化馆于2013年才开始正式接管非遗保护工作,由于实效较晚,而前期也只是做了简单的收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