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他是陈寅恪的哥哥一群人的兄弟
“他是陈寅恪的哥哥、 鲁迅的好基友、 齐白石的提点者,也是他自己。 ” .::.1923 年正月里一个普通的冬天假日,北京史家胡同 24 号院门口来访者络绎不绝。凌家大宅画室在等
待着它的客人。凌叔华几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金色太阳殷勤地晒在画室纸窗格上,淡墨枯枝影子投在北平特有
的银粉墙纸上,似乎是一幅李成的寒林图画在一张唐笺上一般幽雅。”那次来访的画家有: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王梦白、萧泉、齐白石、金拱北、周养庵和一个美国女画家
穆玛丽。 这是凌叔华 “小姐家的大书房” 沙龙聚会中的一场,却是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这些老画家普通的一场画会。今天史家胡同 24 号院已经成为了一个胡同博物馆,那场画
会上的参与者均已作古。他们的风采余韵却存于不远处的中
国美术馆。纪念陈师曾诞辰 140 周年的“朽者不朽”展览正
在那里展出,囊括了陈师曾二百余幅画作,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最大规模的一次。
展厅入口
展览位于美术馆五层和六层,四层展区分为四大板块: “人文风俗” 以《北京风俗图册》 为主体, 营造街景穿梭的观感,并遴选陈师曾其他人物画; “山川逸兴”集中展示陈师曾的山水画创作面貌,展场中间以相互借景和层层穿透的方式呈
现其多组庭院写生与诗意山水小品; “朽木生花”展示其传
世最多的花卉作品; “才艺博通”以文献、实物、图片喷绘
或多媒体投影展出其书法、篆刻、漫画、画铜、笺画等多方
面的艺术成就。六层展厅则以“沙龙雅集”为主题钩沉陈师
曾生平、交友、著述,部分还原陈师曾与民国初年文艺界往
来的艺术交往圈。
展览掠影
走出美术馆,我们来看看陈师曾的“非艺术”日常。 · 世家子弟也会被歧视 ·
右二陈师曾,左二陈寅恪,中间为祖父陈宝箴,祖父膝前为陈师曾儿子
1876 年,陈师曾(陈衡恪)出生于湖南镇筸辰沅永靖道事署
(今湖南凤凰县)中。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弟弟陈寅
恪,舅舅俞明震,均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以今人的说
法,他也算官三代、世家子弟。
陈师曾五岁丧母,后,祖父、祖母接过养育他的责任,晚上
祖母搂着他睡觉,白天祖父教他识字训诂,陈三立写“老人
顾视笑语,争寄于衡恪” 。七岁到十岁,陈师曾便可以作檗
窠书,丹青、诗文都已不错,祖父常常拿其作品向来往的宾
客自夸。很多年后,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陈三立为自己的儿
子撰写行状,说“余父忘其溺爱也” 。陈师曾十五岁跟随尹
和伯学画,交往请教的是著名画家胡沁园、王湘绮。相对应
的,齐白石三十七岁拜王湘绮为师,四十五岁长沙拜访尹和伯,学习宋人杨补之双钩画梅之古法。而这些大家,陈师曾年少时已经开始与他们交往、深受其益。这是世家子弟的好处,近水楼台先得月,书、画、文的熏陶无处不在。
世家子弟也会被歧视。江南陆师学堂时期,学堂总办是俞明震,陈师曾的舅舅,当时他寄住于此,虽然是读书人,与矿
路学生一样都穿便服,但是却得了一个外号“官亲” 。这并不是一个好称呼。直到矿路班毕业,选送日本留学,陈师曾也跟着自费出去,这个歧视才被消除。
陈师曾留日时戏装照
陈师曾如何看待“世家子弟”这个称呼已不可考。但是陈寅恪曾在《乙酉冬卧病英伦医院》提过,他专门作序回忆当年
与兄长陈师曾东游日本, 上海遇到李提摩太, 是李氏点评 “君
等世家子弟,能东游,甚善! ”故诗中及之,非敢以乌衣自
况也。这应亦是陈师曾的一个态度。 : 古道热肠求画必应 :
陈师曾为人冲和散淡,古道热肠,不然教育部时期也无法与鲁迅做那么长时间的朋友。或许这一点还体现在他做齐白石的艺术推手、外人求画必应上。周作人开玩笑说是“大家都想慢慢再揩他的油” ,但是那也得是那个被揩油的人乐意。陈师曾日本留学回来后曾在南通师范学校任教,王个砥曾经回忆过这段时期的陈师曾, “我堂兄调之曾经在师范学校里当过苦学生(就是不出钱的学生) 。他告诉我说:陈师曾先
生曾在该校执教,教的是博物。教课之余,作画吟诗,弄石自娱。向他求画的人很多,他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有人求他画一大幅,他两手从笔筒中抓起两支大笔,双手同时挥洒,片刻之间,一幅水墨淋漓的大葫芦就画好了。调之也得到过他书写的一张条幅,我看到过,那是一张写得比较工整的条幅。”
北平时期,索画人多,他倒也不吝惜。曾经为许寿裳绘墨笔芭蕉,“此清凉绿天荫,底或可为喘汗奔走之人作片时栖息地也。”
上海美专筹建新校舍,美专董事王一亭提议组织“古今名家书画展览会” ,以售书画的收入作为建筑费用,得董事会采
纳。以校长刘海粟的名义向海内名流张謇、 郑孝胥、高剑父、陈师曾等致函征集作品。
陈师曾一口应承, “贵校事愿意极力帮助。 请寄六吉棉料 (四尺,即劈开寄来。 )单宣纸(缶老常用此纸,价廉物美。 )来,定即与梦白协力涂抹。 ”
展览中的《读画图》亦是涉及公益的一幅。画题中提到当年叶玉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