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李贽的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名人李贽的故事 :怪异的宗师 元朝末年,一个叫林闾的河南人因躲避中原战乱南下福建,定居泉州。明代嘉靖六年1527年农历十月廿六日清晨,住在泉州南门外的林家出生了一个名叫林载贽的男孩。由于当地林李家族同宗两姓分派的缘故,林载贽改林姓为李姓,其原因是林载贽的曾祖父本来就姓李。30岁时,李载贽为避明穆宗载垕的“载”字之讳,改名为李贽。 嘉靖三十一年,26岁的李贽考中举人,并进入官场,历任河南共城县教谕县教育局长、南京国子监博士国立大学老师、南京刑部员外郎司法部副司长、51岁时晋升为云南姚安知府地级。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差异,李贽与上司的见解常常大相径庭,感到越来越不爽,为了摆脱约束取得自由,他毅然离开官场,应好友耿定理之邀携妻女在耿的家乡湖北黄安居住,充任耿定理家中门客兼教师并在黄安天台书院讲学论道。三年后,耿定理不幸去世,李贽只好将妻女送回福建泉州老家,自己一个人移居麻城继续着述讲学。 李贽一贯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婚姻自由;崇尚对社会生活少干涉或不干涉的“至道无为”政治理想。他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12岁时就写文章,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他在麻城频繁讲学,每每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受到庶民百姓的热烈欢迎,直至今日,人们仍然念念不忘,麻城民间广泛流传着怪老头李贽的传说。 《怪老头》历史故事说,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叫李贽的怪老头住在龙湖芝佛寺着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头,大声读书震天吼;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求孩子帮大人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上听;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 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孩子玩。有一次,李贽说: “什么脚上长头发?清早起来地上爬?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涯?”由于平时教育生动活泼,无拘无束,孩子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于是很快就答出来了:“扫帚脚上长头发,清早起来地上爬;桌椅有脚不走路,扁担无脚走天涯。”见孩子们答得如此顺利,他又出了一个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这一次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难住了。李贽笑着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接着,他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孩子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感到有趣,到处传播,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盗教”、“邪教”、“异端”。 李贽不仅在言论上着书立说反封建,而且在行动上也大逆不道。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他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身入空门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以“维护风化”为名,指使歹徒烧毁龙湖芝佛院,又毁坏他预为藏骨的墓塔,要把他驱逐出境。朋友马经纶得知消息后,便将75岁的李贽接到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住在莲花寺。 次年,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被捕,并焚毁他的着作。三月十五日,以剃发为名,夺下理发师的剃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享年76岁。 历史名人李贽的简介: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嘉靖三十年,26岁中福建乡试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授河南共城教谕。三十九年,擢南京国子监博士,数月后,父白斋公病故于泉州,回乡守制。时值倭寇攻城,他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巡守,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嘉靖四十二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三年服阕,尽室入京……居京邸十阅月不得缺,囊垂尽,乃假馆授徒。馆复十余月乃得缺。称国子先生如旧官。” 隆庆四年1570,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至万历五年1577止,共七年。在南都任职的七年中,相识耿定向、耿定理、焦竑等。后来耿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