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语文专题之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解析).pdf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语文专题之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 2019-2020 年语文中考语文专题之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五)(2018 ·太原)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 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 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 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 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 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 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 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 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 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 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 子”呢? 1932 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 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 1 ① ② ③ 2 .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答: 3 .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 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答: 4 .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回目: 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 空。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 一 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 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六)(2018 ·南京) ①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 ?你尝过长 1 米、重 15 00 克的特大黄瓜吗?你 听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优质稻谷吗 ?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 的新希望。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希望奠定了基础。 ②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 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还剥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 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将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 发生有益突变,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 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这些环境条件,为发展新材料、新物种、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 实验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万倍。 ③率先提出空间植物和微生物变异理论的美、俄科学家,多年来却与航天育种这一领域 失之交臂,捷足先登的是“太空俱乐部”的后来者——中国。 ④我国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为空间育种和生物学科研提供了契机。早在 1986 年,王大珩教授就提出运用航天搭载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建议。

文档评论(0)

恋慕如斯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6120125000023
认证主体武汉市青山区星存网络服务中心(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107MAEQFFLB2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