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VIP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 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同强兵 D.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 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3.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4.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5.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6.某学者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独步天下”, 是因为其( ) 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迎合了封建地主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7.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 序号 原因分析 一 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 二 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 三 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 A.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B.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 C.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D.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8.《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9.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受命于天,但天却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可见“天人感应”思想( ) A.理论上论证了君权合法性 B.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C.对君王权力滥用有一定约束 D.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10.汉代存在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争论。今文经学认为《六经》为孔子本人所作,治学倾向于阐发微言大义,古文经学认为孔子“述而不作”“六经皆史”,倾向于研究《六经》本意。今古文经学之争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持续了 200 年之久。古文经学之争说明( ) A. 百家争鸣得以恢复 B. 董仲舒新儒学排斥今文经学 C. 三教融合已现前奏 D. 儒学地位的确立是重要诱因 11.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改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 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 ) A.崇佛抑儒成为国策 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C.儒佛交融不断增强 D.佛教世俗化的完成 12.理学是以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