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5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等四大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这些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3.A地区人口密度大,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带平原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4.E地人口密度小,原因是:位于沙漠地区,炎热干燥;F地区人口密度小,原因是:位于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
(二)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
东西差距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自然差距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交通
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民族方面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三)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1.人口迁移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人口迁移所具备的三个条件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自然环境因素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因素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将下列人口迁移案例与影响因素连线。
[微点拨] 图示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五)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②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
影响
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
不利
影响
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新视野拓展
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摘自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生态移民是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以改善移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和恢复迁出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立足于区域自身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态移民工程。
宁夏南部山区是生态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里属贫困县连片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人类活动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生态移民成为改善该地区人居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和构筑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途径。
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位于吴忠市,属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核心区,199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这里地处盆地,地势南高北低,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该地区充分利用宁夏沿黄河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了红寺堡灌区,解决了宁夏南部山区移民的用水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合来看,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先期生态移民综合效益良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效益显著,有效遏制了生态退化势头,改善了迁出区的生态环境。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核心点(一) 人口的分布
在“地理实践”中探起
不同区域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节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镇第一节城镇区位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城镇第二节城镇化城市体系与地域文化学案新人教版.doc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农业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