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州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的历史沿革
湘西州自1952年建立苗族自治区以来,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为当地的建设做贡献。随着中国共产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十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湘西这块热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契机。湘西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兢兢业业、立志扎根于湘西的干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有着丰富民族工作经验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勤劳奉献。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干部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有利于我们对湘西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的起步时期(1952-1966)
建州前夕,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了统一领导建州的筹备工作,首先成立了湘西苗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并与湘西行署及各方面商定,聘请苗族人士石邦智、龙辑五、龙再宇、吴光士、石兴禄、石宗黄、石元机、龙志高、吴焕箴、向元好、张清基、龙德聪、向绍裘、张生荣、麻颜妹(女)、石元星等16人及汉族人士晏福生、谢华、刘旭等15人,共31人为湘西苗族自治州筹备委员会委员。会议决定苗族代表占总数的60%。1952年8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划乾城、凤凰、永绥、泸溪、古丈、保靖6县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同年成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1955年4月28日,根据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变。1957年,经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访问团50多天的访问、座谈,宣传,反复与州内土家族及其他各民族代表协商,地委于7月10号和11号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和研究,决定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上报省委。9月6日国务院第五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在这期间,全州开展了5次系统的民族政策学习,批判了大汉族主意思想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选拔培养了少数民族干部4493名。1957年1月3日,根据中央的指示,正式确认土家族为单一少数民族。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时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销。湘西州成立以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州委领导机构先后称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委和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委共两届政府班子。其中第一届(1957年9月—1959年3月)地委常委共10人,少数民族干部2名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中,选举石邦智等7为少数民族代表为州长和副州长等职务。第二届(1959年3月—1960年2月)地委常委共11人,少数民族干部2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共两届政府班子。其中第一届(1960年2月—1963年1月)州委常委11人,少数民族干部2名。第二届(1963年1月—1966年5月)州委常委15人,少数民族干部2名。在这段时间里,湘西州根据毛泽东发出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号召,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年轻干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干部。1950年7月,永顺专区有干部1,491人。其中上级调派的237人,本地招收的913人,旧政府留用人员341人。1953年,中共湖南省委和自治区党委分别提拔地师级干部14名(其中苗族干部2名)、县级干部121名(其中苗族干部12名)、区级干部501名(其中苗族干部87名)。地委党校办2期培训班,培训365名干部。1956年12月,送到省委党校学习的干部78人(其中苗族干部7人),送到全国各地和省级专业学校学习的干部1441人(其中苗族210人,土家族10人),送到中央、中南民院和省民族干校学习的59人(其中苗族52人)。另外,还选调27名苗族干部到贵州民族学院学苗文。地委党校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机关干部、农村党支书及总支组织委员788人(其中苗族124个、土家族50人)。地委文化班培训农村干部144人,其中苗族干部103人。1960年3月,全州提拔干部2558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是年,吸收新干部1108名。1964年,州委对省、州、县三级管理干部和4922名骨干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提拔367人,下放28人,调整375人,挑选培养了675名新生力量,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在这期间,反右派斗争使得一批干部遭到牵连。斗争经过了大鸣大放,反右派斗争,双整双改,论虚、交心和红专辩论四个阶段,到1958年基本结束。地委,州人委95%的人员都参加进来,共划右派分子1183人,其中“民族右派分子”或兼有其他右派言论的共219人。州人委机关在运动中共处理右派分子6人,重点批判10人。
(二)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的曲折前进时期(1966 -1976)
文化大革命期间,运动波
文档评论(0)